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直译: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在外把别人视为自己兄弟般,真心相待,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理解感想
首先,孔子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教育的顺序,先学习做人,再学习文化知识!而现在的教育中,存在着大量本末倒置的现象,把成绩、特长培训上升到高得不能再高的水平。而对于如何做人的教育,则是靠本能!看教育机构就能够感受到,辅导班、钢琴、画画等这些机构比比皆是,但你想找个机构培训一下品格,做人的能力,你几乎找不到!
品格,做人的能力,这个维度很难测量的,短时间内也很难判断,培训机构难以入手,家长难以判断培训结果好坏,自然家长也就不愿为此买单!品格,就像空气,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在国家选拔人才时,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做乱者,未之有也。在公司层面挑选员工,绝大多数公司会把品德放在第一位!另外你交朋友时,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呢?肯定是品德高尚的人!
那如何培养人呢?孔子给了我们四个方向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在此深入思考,什么是孝?
《礼记·祭义》: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辱末父母的名声,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如果我們胸怀大志要光宗耀祖,那么我们必然会勤恳钻研、兢兢业业、泛爱众,而亲仁!如果没有那么高的志向,起码不要去做坏事、坏人,这是有辱父母之名,有这样的目标,就像是头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会小心谨慎、言而有信!如果对人生缺少明确的追求和价值观,那么起码你要能赡养父母!如果一个人,连赡养父母的能力都没有,那说明连基本生存能力都没有!如果有能力,但不赡养,那就真的是不孝子孙了,枉为人!
孝的三个层面,就是人生的三个境界,你的孝是那个境界,你的人生就是那种境界!从这里看,通过孝来衡量我们品格、能力,真不失为一个好工具,同时也是自我鞭策的好方法!
古人有云说“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孝道讲究的是心,而不是事,如果把给予父母的生活条件是否优越,作为判定是否孝顺的标准,那穷人的家子弟就永远没有孝子了。所以,就算没有远大的志向,我们也依然能够做到孝!
但是光做到赡养、恭敬、有孝心还远远不够的。子夏向孝。子曰:“色难。又是,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道最难的是什么?——“色难”!,最重要的是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充满爱意。不仅形式上要做到孝敬父母,还要发自内心深处,真正地敬重关爱父母,随时随地在眉宇之间、在言行之中都能表现出和悦的神色和敬意。这才是孝道的精神所在!
《礼记.祭义》中有一段话:“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悦色,有悦色者必有婉容”。真正孝敬父母之人,一定会在父母面前始终如一的保持和悦之色。无论你说心里多么敬爱父母,为父母做过多少事情,为父母操过多少心,但你还经常顶撞父母,又怎么能算是一个孝呢?
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是孝顺之人,但当我深入思考学习之后,发现自己离孝的距离还很远,要不断的努力修行才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当跟父母有意见有冲突时,如何解决?就算是父母做得不对的地方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人有情绪的时候,总是往你最亲近的人发泄,因为觉得家人一定会理解你,支持你!是的,父母永远会无条件的爱你的,因为在他心里你永远是孩子!但是,你是否能做到无条件的爱父母呢?如果不能,说明你永远都没长大!
一个“孝”字,真的说尽了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想要说孝,真的不容易!在这个过程是,我们不断修炼心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