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分析,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按72岁计算,其一生中睡觉占了20年,吃饭6年,生病2年,文体活动8年,工作14年,而闲暇时间有22年。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因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台湾作家吴淡如也曾说过一句话,”你选择的娱乐方式,不知不觉间决定你的未来。
因此,怎样利用空闲时间,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可能大家都迫切希望找到一招致胜的法则:如何高效分配时间??但我想先提示大家,时间管理重在实践、调整和总结,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和适应,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01
24小时 - 学习/工作时间 - 维持正常生活需要的时间 =业余时间
很简单,我们除了工作学习,还要吃喝拉撒、休息睡觉、发呆玩乐、与亲友相处、整理屋子、逛街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正常人维系正常的生活状态需要做的事情。
所以,所以我们每天的业余时间加起来,不过3-4个小时。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和责任加重,维系正常生活所需要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业余时间有可能会越来越少。
你想指望从这3-4个小时的时间和别人拉开差距,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必须分出轻重缓急。
02
业余时间应该用来做一切你喜欢的事情
可是,在业余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怎么合理安排你的兴趣爱好,既能够让你身心愉悦,又可以最大程度上获得收获,别人拉开距离呢?
先给一个公式:业余时间的收获=身心愉悦+额外的收获
干货来了,听我慢慢道来...
03
管理时间之前,先规划你的爱好。
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没办法同时发展所有的爱好。而且,你心里也清楚,有的爱好是长久的,有的爱好只是一个小时,这时候,规划一遍你的爱好,这一层,十分重要。
步骤:
(1)列出你的爱好。或者,列出你在业余时间所有想做的事情。
比如我的爱好有:阅读、写作、心理学、旅游、小语种、理财、画画、网游等。再普通不过。
(2)思考:这些爱好,除了可以让我感到愉快,还能够给我带来什么额外的收获?
爱好,除了能身心愉悦,还有别的收获:比如帮助我完善人格魅力、有助于我的工作、帮助我拥有跟多技能、可以赚钱、提高收入等等。
(3)把额外收获排个序,从最重要到不重要。
要强调的是,“重要不紧急”的事儿常常被人忽略。“完善人格”就是重要不紧急的事,而“辅助工作”看起来更有效,“其他技能则显得倍儿有面子”
(4)按照排序,归类自己的爱好。
归类之前,也要清楚自己的水平。我的心理学水平一般,理财水平还行,画画水平很低,爱好的水平不同,能够带来的额外收获也不同。
这是我的归类:
(5)按照轻重缓急,执行你的爱好,安排你的业余时间
对自己的爱好有十足的了解之后,可以胸有成竹的安排你的业余时间。我保证,你会和别人拉开距离,是你比别人优秀的那种距离。
04
了解自己,远比掌控时间更重要。
否则,时间管理将是空话,业余时间的意义也不复存在。
现在,时间说了不算,你说了算。
”不如从现在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坚持做一件小事,因为这世上无论是谁,都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荡。再有光芒有成就的人,都是从一件件小事,一天又一天积累起来的。
“如果你每天花1小时来学习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一年后,在这方面,你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比世界上99.999%的人都要多。即使每天下班后,只拥有30分钟的自由时间,一周下来,你也能轻松读完一本书。你或许不是专家,但你会比你的同辈知道的更多。”
ps;
记住一个道理:
自己慢慢变好了,其他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等你变优秀了,你想要的都会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