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下午下课的时候,大约五点钟,路上遇到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她问道:请问你知道文体馆在哪里嘛?
帮她指明方向后,顺口问了一句:来看张嘉佳的吧?
她点头带着灿烂的笑容。
没错,今晚7点在我们学校有一场张嘉佳的见面会。不过,我还是挺诧异她来这么早。后来发现,不止她一个人这样。
在我前往会场的路上还遇到了一个从哈尔滨赶过来的读者。提前半小时入场的时候,会场还是几乎坐满了人。
【二】
我的第一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在跳蚤市场看到的,就是去年毕业季的时候,从一个陌生的学长的地摊上买到的。书皮很旧,不过内页保存还算完好,因为早就听闻这本书不错,当即收了它。
之后因为太忙就直接打入了冷宫。
后来,在我耗费最后一点青春喜欢一个不喜欢我的男孩子的时候,偶有时会心神不宁,在如嚼蜡的毛概课上,就开始翻看起来。
没想到,第一个故事就让自己在课上旁若无人 可耻的哭了起来。
“你去过沙城吗”
“是敦煌吗”
“不是的,是这座城,里面只有沙子。”
那并不是第一次与张嘉佳的文字结缘,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在电台听过他的文章,当时就觉得很喜欢。
后来每天看一点,遇到十分喜欢的句子,还会摘抄下来。上文说到时第一本,是因为太爱不释手,果断买了本一模一样的新书,精装也来了一本。
在那段很艰难的时光中,张嘉佳的文字填补了我心中所有的裂缝。虽然现在已经记不起书中太多细节,但是那些文字给予我的温暖的感觉,一触碰就觉得内心开始柔软起来。
其实我们读书,抑或看电影,不过各取所需。触动我们的点,不过是因为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
其中还有个乌龙事件,后来关注了他的微博,才意识到是个大叔。原本以为是像卢大这个年纪的。
【三】
张嘉佳一出场,就伴随着淡淡的污,现场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
不过还是觉得主持人问的问题都不是很合时宜,甚至每个问题之间都没有什么关联,总让我犯尴尬癌。就是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根本就不了解他。
还好,总是能让他拉回正轨。他讲他的大学,他进急救室,他的电影,以及他给我们忠告。
他还带来了繁体字版本的《全世界》来送给互动的读者,大陆很难买到的。
底下的观众拼命的挥手想要与之互动。
我向来读小说的时候都是一股脑扎进去,然后全盘吸收,甚至不走脑子,所以这种时候总是想不起有什么要问的,只能默默安静地坐在一旁。
在一位读者提出想要和张嘉佳握手的要求后,之后互动的读者相继这样要求。
场面开始混乱起来,这样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我喜欢他的文字,但是我不喜欢这样场面。于是转身退场。
可能,你会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恩,没错,我也想要那本签名书。
不过,我觉得,能遇到这样一个喜欢的人,喜欢的文字就已经很好,于我们而言这就是一种幸运。就这样可以远远地看着写故事的人,就好。
然后,他会成为我们的偶像,我们会听信他,试图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说,年轻就是用来疯狂的,谁再在你面前说平平淡淡就是真,直接CTM就行了。
恩,就这样率真耿直地爆粗口。
【四】
说起偶像,想起张皓宸的一篇文章《能有个喜欢的偶像是个了不起的事情》。
故事中的如愿小姐向着自己喜欢的偶像,一步步地迈进,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变成了更好的她自己。
对啊,偶像对于我们而言,这不就是最好的存在么?
有一个朋友在她失落的时候,遇到了插画家卤猫的画,并且治愈了她,也激励她把自己的绘画梦继续下去。(我不写坚持,不热爱的事才叫坚持。)现在,这个妹子已经可以轻松画出可爱的插画,并且偶有时还会和偶像互动,我们都替她开心。
张嘉佳说:你要自己变得牛逼,才能有机会和自己的偶像合作。
所以啊,和偶像抱了几下,握了几次手,得到过他几个签名,这都不重要。我们见过面后,生活也不会因此改观。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此来激励自己成为更好自己。
谢谢你,让我们喜欢,让我们看到动人的故事。
你来过,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