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漫
①狮子
了然禅师是唐代的名尼,在端州末山设坛讲法,前来找她的除了虔诚的信徒外,还有不少想与她一较高下的僧人。
一天,了然禅师正在修习,突然一名僧人吵嚷着要和她谈论佛法。
了然禅师仔细打量起这名僧人。
僧人见了然禅师注意到他身上破旧的衣服,害怕被了然看不起,就虚张声势地说:“别看我的衣服破,我可是狮子。″说罢便观察了然禅师的反应。
了然禅师见来人口气狂妄,便知他修行尚浅,于是平静地对僧人说:“既是狮子,为何被文殊骑着呢?″文殊菩萨以狮子为坐骑,传说他胯下的狮子一声吼便可震慑世间妖魔鬼怪。
僧人听了了然禅师的话不知该如何应答,狂妄之气顿时烟消云散了。
感悟:
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少什么。自大的人多半自卑,因为害怕被人看贬,所以率先摆出高傲的姿态,实际上他却并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炫耀的资本,硬撑起来的花架子一戳即穿,这样的人既可笑又可怜。
②五欲之水
有个人赶了很长的路,正口渴难忍,这时恰好看见岩石里有一股清泉正不断往外溢出,而且下面还放着一个木桶,里面满满都是清泉。
赶路人很高兴,便喝了几口。待到喝够后指着木桶说:“我都喝好了,你不要再流出来。"
泉水哪里听他的,继续不断流淌着。这人也是固执,指着木桶大骂,闹了好半天。
另一个过路人看到,便笑着说:“你不喝了,走了便是,何必一定要它不再流出呢?″
感悟:
世人喜爱五欲之水,即色、香、声、味、触,抑或是财、色、名、食、睡,有时明明要够了,厌烦了,却不知离开,反而责骂五欲不要再来。这就是内心六根不净,心念繁杂,痴人妄想。如果不从内心修炼,只是一味要求五欲不要再来,这不仅不能阻止五欲出现,也不能得到解脱。
③扇不凉的糖浆
有个人在家熬糖浆,这时来了位大富翁。他有意巴结富翁,便邀请富翁吃一杯自己熬的糖浆。由于火力较猛,糖浆一会儿便沸腾起来,不断外溢。
他想:“这糖浆如此滚烫,不知何时才能入口饮用,那富人要是等不及走了,我这工夫就白下了。″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了把扇子在糖浆上不断扇风,谁知道他扇得越卖力,糖浆越是滚烫。原来他在试图扇凉糖浆的同时,也把火炉里的火给扇旺了。
在一旁的富人看着他满头大汗不觉好笑:“你这样做,真是白费力气,下面的烈火不止,上面怎么能扇得冷呢?”
佛曰:“不从根本上去除贪嗔痴的烈火,即使你苦修百年都是徒劳无功,依旧要受轮回之苦,不得清凉解脱之法。″
感悟:
人们只顾着抱怨,为何这么多年来辛苦努力,磨炼身心都不得好果,有人轻轻松松便能成功。那是人们不知道少点贪心,少点嗔恨,少点痴心,少点猜疑,便可以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④八风吹不动
禅宗强调心灵的修炼,它教导人用包容淡定的心态看待纷纷扰扰的世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参禅上颇有心得。一天,他将参禅的体悟写了下来:“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完后,他让人将小诗交给好友佛印去看,想听听佛印的意见。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佛印对这首诗的评价只有两个字:“放*屁。″
苏东坡非常不高兴,终于按捺不住性子,要亲自登门拜访佛印,打算好好问问他凭什么说他苏东坡的诗是放*屁。
苏东坡气冲冲地来找佛印,佛印早已等候他多时。他劈头盖脸地向佛印询问对那首小诗的评价,佛印只淡淡地回了句:“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为什么一个‘放*屁'就把你请到这里来了?″
苏东坡呆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感悟:
一个人的心是否达到从容淡定的境界,关键要看他如何对待来自外界的挑衅和攻击,苏东坡心平气和时以为自己“八风吹不动″,佛印只用“放*屁″二字,就让他意识到他离真正的“八风吹不动″还很远。这则故事并不是要人麻木地对待外界刺激,而是强调学会控制情绪。冷静对待周遭人事是多么困难的事,它需要悉心修炼,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