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时代》周刊上曾经登载了这样一段话,中国的现代家具无论价值有多高,都不能称为奢侈品。而只有中国古代的家具才是世界上公认的奢侈品,因为这是古代文人墨客与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选用珍贵木材以全手工榫鉚结构制作,并包含了艺术、品味和连城的价值。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随着人们起居形式的变化,家具经历了由低型向高型的发展过程。
唐代以前,人们都是以盘腿跪卧为主,所以家具普遍很矮。宋代以后,人们的生活起居方式实现了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重大转变。我们目前家具的样式就是在宋代成型的。但是优良的硬木家具却是在明代以后才出现的。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和隆庆开关以后,硬木家具制作始进入鼎盛时期。
什么是硬木呢?就是生长缓慢、质地坚实,色泽雅静,花纹华丽、木性稳定的木材,一般要两到三百年才能成材。硬木和软木在结构上也有区别。软木内部结构是蜂窝状的,而硬木结构是纤维状的。纹理上的区别在于软木是没有规则性纹理的,一般以颗粒状、块状居多,而硬木是有规则性纹理的。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硬木只有五种:紫檀、黄花梨、酸枝红木、鸡翅木、乌木。
紫檀
紫檀是硬木之首。晋代崔豹在 《古今注·草木》中提到: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唐代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记载:故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罗褾织成带,以为官画之褾; 清代曹雪芹在其《红楼梦》第三回中著有: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 可见紫檀历来备受世人推崇。
紫檀是豆科紫檀属落叶乔木,又名小叶紫檀。树干通直,树冠广伞形。主要分布于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多砾质的山地或者丘陵地区。历史上所有的紫檀分类都是以目鉴为标准,就是通过看到的颜色和纹理去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比如:鸡血紫檀、金星(牛毛)紫檀、花梨紫檀等。鸡血紫檀的木色暗紫之中带红,饱满而浓重,质地细密而细腻,带有油性,临近木材的边缘,常可以看见不规则的暗朱红色斑纹;金星紫檀是上品之中的上品,质地坚硬而细密,色泽墨紫,木质棕眼孔里闪耀着有光的金点,尤其是在阳光下更加华丽,宫廷之中的紫檀家具大多使用金星紫檀制成;花梨紫檀,是紫檀之中的下品,其色浅而易退,棕眼粗大,质地较粗。
另外,紫檀属中,还有一种叫“蔷薇木”。我国从东南亚进口的紫檀多数是蔷薇木。
我果虽然明朝时期已经开始大量进口紫檀木,但明朝的传世家具中,紫檀家具并不是很多,明代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
清朝时期,大兴土木,修建行宫别墅,玻璃开始被大量应用,室内光线变得明亮起来,这使得清朝的统治者对紫檀木家具十分偏爱,再加上西方家具中精雕细琢的风格也备受清朝统治者喜爱。受以上诸多因素影响,清廷非常重视紫檀家具,大量的紫檀家具出现在皇宫。
黄花梨
黄花梨是明代文人的最爱,是唯一可与紫檀木比肩的珍贵的木材。黄花梨学名由叫降香黄檀,蝶形花科,黄檀属,为豆科植物。
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除万宁、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县,其中白沙、东方、昌江、乐东、三亚、海口为主要产区。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两广沿海,越南部分地区也有出产。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等组建了中国营造学社,开始研究明式家具。当时为了将新老花梨区别开来,就将明式家具中的花梨之前冠以“黄”字,“黄花梨”从此出现。明代的黄花梨,其颜色外浅里深,心材呈深褐红色,其边材呈现淡黄至黄色,质地坚硬,肌理细腻,深褐色斑纹相间,与淡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若隐若现,多变而不乱,行若流云,天然之美无法掩映。尤其是黄花梨的木疖,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等纹理,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极为美观,妙不可言。
除了质地与纹理均十分完美之外,黄花梨耐久力强,强度高,不易变形,这也是其成为非常名贵木材的原因。众所周知,木材的收缩伸胀是影响家具优劣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的古典家具木材中,黄花梨的缩胀率最小,在北方气候下,其缩胀率在百分之一左右,即使是在冬天火炉的烘烤下,它仍然保持非常稳定的缩胀性,不变形。
明式家具中之所以以黄花梨家具为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黄花梨手感温润。明代非常名贵的黄花梨家具主要为宫廷中的皇室、王公、达官、显贵所用。北京是明朝都城,北方气候季节性非常明显,到了冬季,硬度较高的紫檀木家具摸上去冰凉而刺激。
而硬度适中的黄花梨,即使是冬天,摸上去仍然温润而细腻。这也成为黄花梨独特的优势,给黄花梨家具带来了无可代替的优越性,成为明代家具的首选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