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种孩子大家都很讨厌,名曰“邻居家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以优秀的成绩和乖巧的教养来称托出我们的无能。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历的增加,这种孩子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公平的现实,一些人用一点点精力就会比另一些人起早贪黑做出来的东西质量高,一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比另一些人少奋斗几十年。不过,无论是哪一类人群,零产出一定得到零回报。
最近身边发生过一些事情,事后想想,合理但很可笑。比如说,整个小组想去游泳,天气热,这无可厚非,然后代表就说了,“其他小组都去好几次了,组长给我们我安排一下吧”;再比如说,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工作量逐渐增多,然后小组里的一些人就不乐意了,要跳槽,涨工资都不行。
WTF
在我们入职初期,为了能有所成就和得到认可,都会觉得这种行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的师傅在带我的时候跟我说,职场上干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在发福利的时候,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西瓜比自己的大都会眼红,刚开始我还真不信,直到后来有人因为方便面和矿泉水开始掐架。。。
坦白来说,就是一种简单到可笑的攀比心理,或者说是要求绝对公平。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无论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的人,主观上始终会给“我”一种主角光环,哪怕我知道以“我”的出生和成长经历确定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但是“我”潜意识里还是想让世界为我而改变,所以这种绝对公平的要求其实大有人在。
比如说,薪水满意了,就觉得距离家太远了;单位分房子了,就觉得隔壁老王的房子就是比自己的好;孩子工作了,就觉得万事大吉不管不顾了;工作的时候看见别人在玩电脑,就觉得自己委屈不公平了。等等。看似都很合理,然后就孜孜以求,努力向所谓的公平方向努力。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能有多少?分到的房子能消耗你多少钱,社会中有多少人存一辈子才买下一个50平米的房子的人你知道么?社会对于孩子的认可,在步入社会后,难道不是孩子及其家庭的整体价值?当别人通宵加班而你在睡觉的时候,这就是理所应当?
作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安逸的生活不仅给了大部分人崭露头角的环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些心理问题—每个人多少都有些心理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吃饱了撑的,有嫌死工资增长得慢的,有盼着部队打仗的,有为了贫困山区骂政府的,也有因为明星待遇高而眼红的。。。
可是,当我们吃饱喝足了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难道不是干好本职工作么?作为一个大于18周岁的社会人,不应该是先担负起自己对于工作和家庭的责任么?累了就开始吐槽,寂寞了就开始出轨,反正除了本职工作,其他的都是正事?
言归正传,攀比就像潘多拉的盒子,女人的欲望,滋要打开了,那就无穷无尽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尤其是带着有色眼镜的观察。到头来,不是气的够呛,就是累的半死。何必呢,实在不行就看看佛家语录,不必执着于眼前的所有,因果循环,善有善终。
共勉: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冈仁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