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一部关于自传性的文学记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本书介绍了他如何走上写作之路,坚持长跑对于写作的帮助,他的运动生涯及运动中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次决定看些什么书时,就记住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但在网购时,看到一部关于自传的文本,决定先从了解作者开始,一般自传性的文字,不像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词语丰富多彩,自传性接近平实。最吸引我的是他的题目,跑步想说些什么,引起了想要读的好奇心。
书中写到村上春树坚持长跑二三十年,如同坚持写作一样,除了有份热爱,还有对生命的热情。
对于他的坚持深感佩服,当选择雅典全程第一个四十二公里马拉松时,当参加百公里全程马拉松时,当感觉年龄限制自己的身体精力时,依然选择继续训练,参加铁人三项,完善自己的运动生涯。
对我震撼最大的是他的坚持和对工作及运动的热爱,自律,专注,成就了他足够自由的人生,在世界的路上奔跑。
29岁决定写作,33岁投入长跑,大器晚成,告诉我们,如果喜欢就去学习,坚持,那么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突破和收获!
关于坚持、自律:
1.“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不论是村上的酒馆还是什么服务业,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不一样的困惑,不一样的痛楚,但在29岁时他毅然决然的卖掉了酒馆,选择了写作,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
在他的第二章: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对于走进写作和长跑行列做了详尽的描述:
工作很艰苦,清晨开始工作,一直干到深夜,累的精疲力尽。也曾遭遇种种严峻的局面,也曾抱头苦思却痛无良策,也曾多次饱尝失望的滋味,然而我废寝忘食的工作,渐渐收支趋向平衡,还雇了帮工。在即将迎来三十岁的时候,好容易能喘口气了。
之前我一心考虑如何生存下去,如何将脸探出水面,几乎无瑕分心旁骛。
做一做深呼吸,缓缓地环视四周,回顾走过来的路,对该采取的下一步进行思考。三十岁迫在眉睫,已然逼近不能再称为青年人的年龄。于是乎我下了决心:写小说!
具体下定决心写小说是因为一场球赛。从此,开启了村上的创作之旅。
刚刚成为职业小说家那会儿,我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我本是那种放任不管便会长肉的体质,由于每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体重才控制在稳定状态。过上了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下降,侧重则有所增加。因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香烟便抽过头了。那时候一天要抽六十支烟,手指熏成了黄色,浑身上下都发散出烟味,怎么说对身体也不好。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
在33岁时,加入了长跑,因为长跑戒掉了烟瘾。
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的认知东西。
三十而立,是该给自己定个方向稳定发展,而已经三十过半的我,已经在没有时间可以折腾,虽没有如村上春树一样作为职业写作人的实力和资本,我想他的坚持和专注会是我坚持写作的指引。生活中没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如果有那一定是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选择一种生活就是选择一种人生,不期望多精彩纷呈,但求无悔这一生。
2.写作如同跑步,努力坚持的背后就是相应的奖赏,否则不支付必需的代价,便只能品尝相应的苦果。
每天必须不间断地写作,必须集中意识工作———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步者的体型是异曲同工的。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车道上驱车前行。但不愿意重复相同的失败又是另一回事。从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运用在下一次机会中。还有能力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时,我会一直这样做。
同样的人生,与其稀里糊涂地活,不如目标明确,充实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