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了,终于可以歇息了。
已经快三个月了,每天五六点钟起床,做早饭吃饭,赶到公司开早会,然后去找客户。
当然,她基本没地儿去找,因为交往过的三两个熟人都去外地了,通讯录上有几个三十多年前的学生,2015年,他们特地来探望的时候留下的,她又不好打扰,但还是硬着头皮找了几次,有些收获。
她打算做半年或者一年,体验一下陌生的工作,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体会上层建筑里面的意识形态是怎样操控着经济基础,做一个明白人。
今天,她照例去开早会,早会后,照例先去父母家看看,去父母家之前还特地去菜市场买了饺子皮和包面皮,很久没吃饺子了,有人想吃。
奇怪,父母都不在家,按说,父亲应该在家,因为他出不去,耳聋眼花,痛风心脏病,脑筋又不管用。
或许母亲带他去医院了吧,也许他们一起送礼去了吧,她想。
可是,父亲是不可能走着去医院的,若是去医院,一定很严重,母亲一定会打电话给她;父亲也不可能去送礼,在别人家吃饭,因为这两年父亲都没去亲戚家,去不了。
这一切,她都没想,她太忙了,忙得有些糊涂了。
上午11点了,还没见父母回来,她就出门打算回家,刚走出单元楼外,她就看见父母在楼对面,父亲坐在椅子上,母亲站着,周围有三个人围着他们,她迎了上去。
母亲看见她,连忙说,快来啊,他动不了,差点倒了,接着又对旁边一个年轻人说,“算了,你莫打120,叫她打”。
原来,他们正准备打120,只因那个年轻人说打120要钱,耽搁了一下。
她看着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带着哭腔的父亲,对母亲说,你们到哪里去了啊,这么长时间,怕是饿了呢。
母亲说,去理发了,早上8点钟出去的,他刚才要倒,我扶不动,我也要倒,刚好旁边有个年轻人,我叫年轻人帮忙扶一下,我到那个店里找个椅子让他坐着,刚要打120。
母亲接着说,算了,懒打得,等他歇一会儿再看,我也不行了。
她对母亲说,你让他坐一会儿,我去泡点奶粉拿来。
她上楼回到屋里泡了一碗芝麻糊,没找到奶粉,再端下楼,发现父亲嘴里有一颗糖,有两个路过的老人走过去,是其中一个老人给的。
母亲把芝麻糊拿到父亲嘴边,父亲三下两下就喝完了。
又休息了一会儿,她和母亲把父亲扶着慢慢走回了三楼的家中,途中又歇了两次。
……
真是万幸,不用去医院了,她暗自庆幸,要是她早走一步,或者她晚走几分钟,她都可能就碰不上父母,父母就可能去了医院,路上一折腾一劳累,说不定真得住院,那样,麻烦就大了,去医院更受罪,以前每次住院都把人弄得精疲力竭。
吃完午饭,她见父亲状况比较稳定,就嘱咐母亲,再不要把父亲弄到远处,以后理发就请人来家里。
然后就去拜访一个客户,她过去的一个残疾学生。
之前约好了的,学生今天回来。
匆忙中,学生的手机充电器落在单位的房间里了,由于要急用 ,她帮学生去很远的街上买了一个再送到学生家中。
这时,已经到了下午4点钟,她赶紧离开,回到自己的家,切肉做馅儿包饺子,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好了,不说了,明天又要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