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非语言学科专业的兼职自媒体内容菜鸟
通过3个月高强度地学习,终于做到69到10W阅读量的突破。
找到对的方法论,坚持才有价值。
废话不多说,我整理了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的笔记
尽可能把我觉得有价值的沙漠级干活内容提纯
建议先双击屏幕,点赞留存。
持续更新中
那么就开始咯~
我的知识星球:优质普通人
喜欢写作的小伙伴,可以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完成坚持100天每天100字,写作打卡计划。
鼓励从承认身而普通开始,从写好一小段话开始,从读完一本经典开始,接受任何微小的進步,是普通人在内卷中高效抵抗焦虑的内功。
在全民精进的浪潮中,大胆暴露缺点和平凡,贪婪吸收外界反馈,是快速孵化个人价值成型的捷径。
我从以下几个点来梳理知识框架
嚼碎了,一勺一勺地喂给你
呕~
一、重新理解写作
二、对写作不要有敬畏之心
三、选题的底层逻辑
四、辩题质量决定阅读量
五、素材能力决定内容天花板
六、好结构胜过傻勤奋
七、先写完整,再说完美
八、用写作实现个人价值
一、重新理解写作
经常在看到别人逻辑缜密、文笔精彩的文章时,心里那个痒啊。总觉得自己丰富的十几二十年人生阅历,读过那几本小说,跃跃欲试地爆发着写作的灵感和欲望。
拿起笔,写下一句充满情绪的开场以后......就以刷了一下午某音宣告写作的结束
请对号入座,哈哈~
如果这是你,或者类似你。
我想说,真的太正常了,好吧。
写作作为部分自媒体人的谋生的饭碗,那本来就不是一个信手捏来的简单技能。
所以,重新理解写作,是我们在这个技能的认知上迈出的第一步。
1、承认自己现在写的差这个事实
这个太重要了,在我们没有熟练地技巧和能力之前,你那点自信,也就只有爸妈或者男(女)朋友能欣赏了。
你要知道,大家真的很忙,承认自己地不足,别人其实没有时间笑话你。
我们先把羡慕别人长篇阔论滔滔不绝的心情收一收
从写好一段话,记录清楚一次情绪,描述明白一个瞬间开始
把每一次段落的写作,当作是一个里程碑
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提升对文字的敏感度,在电子设备发达的今天,输入法代替了手写字
长期不写字,都会有种理不清笔画的感觉
更别说长期不写作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记住的
是千万不要等准备好了再写
你永远准备不好,因为写作的准备从来都不是一个过程
而是一种积累
2、写作的三大核心
很多教写作的书籍,都认同一个观点
即写作是输入、思考、输出的过程
提高输入的方法,主要是保持每天的阅读量,其实每天保持1小时阅读就足以了。尽可能选择优质内容进行输入,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和质疑去读。不用在意你提出问题的质量,在重视你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觉得。还有一个绝招:不断代入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的场景。
提高思考的方法,要有追问本质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掌握核心能力,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底层逻辑,大量的知识和观点其实都基于底层逻辑而重新包装组合而得。尽可能把自己脑海中学过的知识和闪过想法,进行关联。
提高输出的方法,持续写、高频率地写,别管字数,一百两百字都行。然后在逐渐研磨出自己的写作流程,比如找选题、拟标题、搭框架、找素材、改稿、排版等等,这个是为今后写出高质量文章打好基础。重点来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反馈机制。我们这些写作的小散,很难得到大量的反馈,不知道自己到底写的如何,所以需要加入一些新手写作社群、或者找自己很好的有想法的朋友啊,给自己的文章一些简单的读后感反馈。
3、用公开写作倒逼成长
除了写日记和随笔,我们可以保持私密。
此外的一切想达成快速成长的写作,都需要公开写作。
从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公开写作其实就是把创作的内容公布于众。
公开,本身就具有推力。
第一,借助公开的压力,来修正自己写作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私密写作,写完隐藏起来,很少会去考虑表达的有效性。划重点!
你会在意自言自语的内容是否能被大众接受吗?大概率不会
所以一旦公开,我们会自主地开始考虑观点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明确,案例是否鲜明。
换句人话,就是你以为你写的好,其实啥都不是。没人给你提出来,就会长期自嗨。嘿嘿
第二,就是结合上面我提到的反馈机制。
公开发布,是获得大量反馈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我们真正开始有意义的写作时,光是亲友的反馈是不够的,大量来自客观世界的真实反馈,才能让你更清楚自己是谁,如何才能更好。
第三,获得来自外界的激励,很重要。
正如此时此刻,如果你读到这里,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就请给我一点鼓励,好让熬夜码字的我,获得一点激励。
4、怎么样才算一篇好的文章
有过公开发表经验的小伙伴应该有感触
有时候一篇文章,读完我们大呼过瘾,甚至转给身边的朋友,与君共爽。
但是当别人问你,这文章写了什么,你却一脸懵逼。
有时候我们自己写一篇文章,好尽心血认真打磨,发表以后却反响一般。
有时候我们随便写的一些随笔,却反而意外受欢迎。
这都是我们没有清晰认知“好文章”的定位。我们口中的优良,皆来自于情绪的理解。
一篇好文,应该具备以外几点特质:
1、输出新的知识,提供能被吸收的价值
为什么知乎的优质内容能让很多人“上瘾”
因为他们在不断给与我们新知的洗礼,醍醐灌顶的痛快,是成长的乐趣之一。
知识爆炸的时代,能快速从文字中,获得有效价值,真的是一件随地捡宝的好事。
2、量大肉多让长文没有尿点
抱歉,这个观点味道有点大。不过很重要
我们时长听到很多写作的指导性战略,是短平快。
其实没有错,新媒体时代,获得曝光的机会往往只有0.8s,看客们不仅审美疲劳,而且口味颇高。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摒弃长文写作的理由。
一篇一万字的文章,全是干货和有趣的案例,不断冲击你的大脑,只可能欲罢不能。
很多时候,三言两语讲不清楚的,我们就需要好好展开讲一讲。
长,并不是拒绝阅读的原因,烂才是。
3、强有力的论证,逻辑缜密的表达
奇葩说,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看过。
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痛快的体验了高速洞察事物的多面性。
很多时候,我们在听到一个论点时,可能会先入为主地反对甚至抵触。
但经过辩手的一顿操作,我们开始质疑、动摇甚至最后把原本的观点全部推倒。
这是逻辑和论证的效用
心理学来说,没有人愿意被主观改变,一切都是从自己出发而改变。
想要读者认同你的观点,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论据,通过逻辑编排
让看起来不合理的观点,活生生的站立起来。
4、放低姿态、降低理解成本
十点读书的创始人就“什么是优质内容”谈过:不能高冷,让人望而却步;不能低俗,只满足基础欲望。
我很喜欢一句话
一个好的内容,是不会向大多数人的智力和学识发起严峻的挑战。最美好的状态,是他们只需要稍稍踮起脚尖,就能感受到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点的内容。
把事情说出来,很简单。把事情说清楚,很简单。把事情说简单,很难。
学习着,把复杂的东西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会得到潮水般的追捧。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
二、对写作不要有敬畏之心
1、带着目的写作
在公开写作,特别是自媒体写作时,先收起我们的敬畏之心,让每一篇文章既有价值又有目的。
我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以热爱长期供养热爱。
利人同时利己,是可持续力的根基。
所以我们要把写作当成一种工具,利用工具来打造作品,让它既能传递价值,又能标上价值。
1)写作要有目的性
一篇关于个人经历的文章,可以帮我们塑造个人IP;一篇关于社交危机的文章,可以帮我们卖社交课程。在写文以前,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写,想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才能在写作过程中牢牢把握住方向。
2)定好阅读对象
一篇IT行业垂直领域的干货文,可以毫无忌惮地出现满篇的专业词汇。因为这篇文章压根不在乎其他行业能否看懂。但如果是一篇普及IT行业新知的科普文,大量的生僻专业名字,可能就会让读者望而却步。所以面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调整表达方式,是有效表达的关键。
2、别在读者身上找优越
17日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