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是online支付兴起的弄潮儿,O2O则是mobile支付兴起的明星。他们分别是不同支付形式投影在消费市场上的新“红利”,而今online支付越来越式微,团购所依赖的红利也逐渐消失,团购不会死,他只会慢慢老去。
O2O是移动支付时代的团购,跟鸟类是三叠纪后的恐龙一样
早在去年中的时候,一个做团购的mm就跟我不断透露这个行业存在的黑幕:一些知名的团购网站如何对用户数作假、如何赔钱去做市场推广,激烈的竞争导致逼近零利润,争抢资源白热化,一些商家拿了结算款之后,没有为用户服务完就找不到了,团购网站的拓展经理可能要全部或者部分承担公司损失,他们才真的拿着卖白菜的钱,担着卖白粉的心。
这是2011年时候的一篇博文团购已死,今天可以把团购和O2O稍微替换一下,你会发现这互联网的热潮是如此的相似。
Groupon日前在全球裁员1100人,约占全体员工的10%。公司已退出希腊和土耳其市场,其余如摩洛哥、巴拿马、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等市场也正在陆续退出。
不管承认不承认,团购已经慢慢老去。。这个业务从兴起到高潮再到如今这个萧条样子,不过也就七年时间。从华尔街的投资新宠到投资人嘴里的笑话,具体到中国的团购,百团大战之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已寥寥无几,目前在团购业务上仍有一定份额的,也就美团和大众点评了。
团购的死结是——预约,预约消费的东西一旦是非标物品,便很难取得买卖双方的满意,预约的好处是廉价,坏处是服务差,对于肯定优质的服务,例如某些很火的菜馆,老牌的餐厅,如苏州的得月楼,同德兴,这些坏处被轻易的抹杀掉了,相反,对于一些黑心店家就会...
据央视《3•15在行动》节目报道,一位消费者在美团网上团购了一个较为便宜的采摘草莓的项目,但等消费者到了草莓采摘园之后,现场一片狼藉,基本已无草莓可采摘,随后消费者致电美团客服,希望能够退款,但美团客服表示,消费者已经购买不能退款,现场没有草莓请消费者与采摘园方面联系,是他们的问题。(2011)
而到店支付,甚至是服务完再移动支付则避免了“预约”这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应用场景,在2013年开始,到店支付的团购越来越多,这其实是同Mobile支付渠道的兴起密切相关的。
支付的渠道Online、Mobile
团购是online支付兴起的弄潮儿,O2O则是mobile支付兴起的新明星。
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团购作为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环境下将被彻底颠覆,“团购只涉及到了2%的餐饮市场规模,还有98%的市场等待开挖”。
团购最早于2008年伴随着Online支付(如paypal,支付宝)的兴起在美国发明,当时由于没有智能手机,只能通过PC买团购券后在线下验证消费。而今,在Mobil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兴起的今天,80%的团购券都是消费者在店内购买,传统的模式就显得很复杂了。
团购对于商家品牌的伤害则是团购行业需要破局的最重要原因。“商家对于团购其实是恨大于爱的。”张涛认为,团购对商家品牌伤害很大,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商家对于团购的憎恨度会越来越强,“买团购券的都是那些为了便宜而走复杂流程的消费者,这对商家而言其实是没有黏性和长期发展力的。”
团购在餐饮场景下的应用已经逐渐颓势,这是时代的问题...当mobile支付比online支付更方便的时候必然出现的问题。
手机支付/“闪付”才是未来的团购模式
餐饮团购忽略的一点是,我要吃好吃的,而不是廉价的。最好是好吃而廉价,绝不是廉价而难吃,弄反了这个需求的前后是餐饮团购的问题所在。
根据大众点评提供的数据显示,整个餐饮行业拥有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而目前团购闭环只做了其中2%的市场份额,即1000亿元。张涛表示,大众点评关心的是如何通过闪惠将剩下的98%市场规模打造成餐饮闭环。
闪惠的上线直接带动大众点评在餐饮领域的市场格局。据张涛介绍,大众点评4月时有19个城市在餐饮领域领先,到了8月时已经达到33个,“前十大城市中大众点评已有8个领先”。
闪惠做的是一个“轻优惠”,除了使支付环节更加优惠、快捷外,更重要的是符合商家的营销场景,帮助商家进行二次营销。在张涛看来,闪惠的概念很简单,本质就是一个手机买单加优惠,但就是这个小内核拥有更大的外延。闪惠提供的服务更适合商家进行二次营销,并增加消费转化率。张涛认为,如今已进入到O2O2.0时代,未来将是O2O2.0和餐饮的结合,即通过数据流打通信息流和服务流。
“闪惠”的一大痛点就是让商户自主掌握折扣时间,闲时折扣大点,忙时折扣力度小点。这对商户来说的确是个痛点,同时它也痛在消费者的心里。
移动时代释放的是双方的自主性,释放的是每个人不受约束决策主导的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决策的主导性越来越大。
餐饮成为大众点评最看重的一个行业,是因为大众点评推行的1+N策略,通过一个餐饮高频带动更多中低频。“在以品质生活为定位的前提下,大众点评将发力丽人、结婚等领域,即决策属性更强的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也在提高,而消费升级对决策类服务而言是一个极大利好。张涛表示,消费者对商家的诉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内容、优惠、便捷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惠的需求比重会降低,而对便捷服务、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张涛看来,移动互联带来的更多是便捷而不是优惠,“更多的是找到一个好店,享受到方便的服务”。 闪惠之所以颠覆团购,就是因为它基于找店的场景打造了一个交易的闭环,更符合线下的场景。真正的O2O才刚刚开始,未来行业效率提升将会更加明显
美团,这次狼真的来了,而弹药还没到位
为了应对外界对团购的质疑以及对手业务的冲击,9月20日前后,美团史无前例的组织了全国区域经理和大区经理的会议,主要内容围绕两方面:一、稳定军心,避免最近团购衰落言论影响团队;二、推手机买单。美团制定了针对中秋国庆双节的优惠政策,大中型城市是突破重点。美团希望在节假日通过大促来提高交易额,把这个业务迅速搞上去。听说,王兴和阿甘在现场重点强调了团购要与手机买单齐头并进,不能弱化。
这两个业务同时推进的话非常奇怪,明显有左右互搏的意思,因为业务逻辑上明显南辕北辙,会议结束后,不少人反应看不懂公司的策略,不知道未来美团是希望重点做团购还是手机买单,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继续哪条路,都困难重重。
团购的弊病已无需赘述,市场也不会等待,会推着某些事情向前走。最新有很多大众点评“闪惠”的新闻,它是个可餐后在线支付同时享受优惠的产品,目前为止已覆盖60万家店铺,月交易额连月翻番目前已破10亿。类似的还有微信支付、支付宝以及糯米的到店付,都是可以让用户直接手机支付的产品,从表面产品形态上看,对交易类的团购业务有很强的替代性。
美团上半年的销售额是47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其中酒店业务、电影票和外卖三块业务相加的数字约为160亿到200亿元左右,团购仍占整体业务的大半,是支撑其GMV的主力。与团购包袱较小的点评和糯米相比,美团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境地,既不能承认团购日暮西山,又要加速转型步伐。
在团购业务受到闪惠冲击的情况下,美团重点推出手机买单业务,这是否符合美团基因?
团购和到店支付是Online支付和Mobile支付两种场景下的产物。
首先看团购,从它兴起那天起就是为了交易而生的,用户通过购买团购套餐再进店消费,典型的“找团单“行为,目的性非常明确。BUT经过市场验证后发现,顺畅的使用场景是用户先找店再消费支付,如果此时用户发现,原来还有优惠享受,就像增值的部分,超出了心理预期。从美团的城市布局上来看,覆盖一千多城市大多数为三四线小城,这部分群体价格敏感度很高,但当到店支付也能够享受优惠时,又有谁会在就餐前就团一个团单呢?显然,团购在使用场景上就已经说不通了。
再看美团自身的商业模式,通过团单抽佣、延长商家账期形成高额现金流,用团购的GMV来支撑大局。且合作伙伴多为中小商户,主要是跑量,对于品质的注重是有限的。从“找单”到“找店”,产品可以改,但基因不会变,或者说很难改变。商家需要沉淀、用户也需要沉淀,仅仅是为了便宜而来的用户没有形成黏性,对商家的发展更是没有帮助。
美团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放弃团购,这是他的基础,酒店、猫眼都是基于团购这一模式衍生而来。如果立即转而做手机买单的话,对整体业务的影响肯定非常大,支付业务的公允费率约为1%,假设美团今年的团购业务能达到600亿的规模,费率是美团自己定的5%的话,美团手机买单必须要做到3000亿的规模,才能在放弃团购的情况下维持美团目前的体量,目前看来,不太可能。
有人曾评论过,用交易业务的成本结构去做支付业务,怎么看也像是在走钢丝。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搞出这么大动静,又推出了属于支付交易的手机买单,明摆着就是在进行强力转型,可为了维持自身的基本盘,仍要格外强调团购业务的重要性,给团购业务以一种本不该有的希望,这可是极为高难度的动作了。
或许美团正式承认团购不行的那一天,才是美团真正转型成功之日。
有些时候美团成绩好也要看他的时机,美团遇到了几个很关键的时间点。
2011年3月,美团把阿里巴巴的销售拉了过来,组建了一个非常强的销售团队。
2012年,24券倒闭,美团网又把24券的城市团队收编了。那个时候,这些城市里面只有拉手、窝窝和24券,美团还没有这么大的实力。美团其实是看准了竞争对手的情况,选了一些增长有潜力的城市。
美团应该也是这些团购网站里最早做手机客户端的,然后2012年的时候做了猫眼电影票app。猫眼电影票做得非常人性化。影院的取票机通常藏在很偏的地方,有意迷惑用户。但猫眼就标的很细,告诉用户路线,就像打游戏有张小地图一样。
而如今,屡战屡胜的美团,到了最艰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