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年出生的,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家里很穷。不单单是我家穷,那个时候,家家穷。每天家里顿顿玉米面饼子,常年吃的是清汤寡水的白菜土豆汤、酸菜土豆汤,连一点油腥都看不见,不过每顿也不会剩下一碗,母亲常说我们像小猪崽,吃啥都香。
记得母亲每年做的酱里都是用一半的玉米面饼子勾兑的,她会把熟了的玉米面饼子晾凉,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发酵,等里面裂的缝里长出了绿毛后,再用水刷洗干净,和发酵好了的黄豆做的酱块一起放进缸里。我家那时候的酱,黄豆只占一半。
我穿的衣服全是姐姐们穿小了的补丁摞着补丁的,上学用的书本也都是哥哥姐姐们用过了的。那时候孩子对书本非常珍惜,从不会往上面乱涂字迹的。父亲会用报纸重新把书包上书皮,用钢笔写上我的名字后,递给我,我会十分小心的把它放进那个被大姐背得变了颜色的书包里。
在那个只有靠苞米才能填饱肚子的年代,对于一个有上进心、有远大志向的孩子来说,能上学能读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我的大哥就是个有远大理想的少年,他一心想走出贫穷,走出小山村,用知识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最难忘的事就是哥哥用的本子了,那是用大白纸钉制成的,每一张纸都用格尺子和铅笔打成方格,第一层他先用的是铅笔,然后在铅笔字的上面再写上油笔字,最后是用钢笔,每一层,每一张都写得工工整整干干净净的,没有浪费掉一张一个空格。后来哥哥终于走出了小山村,成了一名大学生、研究生、硕士、博士、最后拥有了最高学位博士后。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随着土地的一次次改革,家里的生活有了些好转,过年时,在腊月廿七八母亲会蒸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那香味离老远就能闻到,年三十晚上还能吃上一顿带着肉的酸菜馅饺子,那个味是真香。
有一年母亲在我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竟给我买了件新衣服,红色的带金线条条的,非常好看,还有一双新袜子。我开心得像一只会飞的小燕子一样飞出了家门,忘了寒风如何的刺骨,一溜烟跑到我家房东头的那个大场院,那里是我和小伙伴成天玩耍的天地,我要让和我天天在一起玩的小姐妹们看看,要从她们的目光和语言中得到那份从没有过的赞赏和自豪。
国家对农民的政策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天天改善。从前顿顿吃的玉米面大饼子,如今很少会出现在农家的饭桌上了,替代它的是大米、白面。白菜土豆也被大鱼大肉覆盖了。喜欢什么衣服,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去买了,随时就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变化,不光是在人们的吃喝穿戴上,乡村、城市的面貌也是随处可见的,家乡原来的土路,如今基本上变成了沙石路,不过农村的车辆太多,由其是富了后的人们,还想把小日子过得更好,从小四轮转变成了大翻斗车,一来二去的,修再好的路,也被这些大车压得坑坑洼洼的,少了几处光溜的地面。不过在路面被压坏不久,就会有车拉运来一些沙石、黄土把坑洼处填满,虽然走起来不平,看着也不太雅观,想想从前的泥土路,也知足了。
农村的变化是屯屯修了路,村村通上了公交车。出门路远的只需要几分钟,路近的,一开大门就能上车。
德惠市的变化让我对它有种陌生感,给我更多的是震惊:虽然我出生在这里,离它只有几公里远,可小时候家里很穷,上街里一趟非常的不容易,去德惠成了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
小孩大慨嘴都很馋,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天盼着想着去德惠大街:冬天那里有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又酸又甜,虽然粘得满牙的糖稀可还是喜欢吃,还有再吃上几块粘粘的大块糖,连芝麻一起嚼到嘴里的感觉,那只有一个字:香。
夏天,那里有又甜又凉的冰棍,咬一口让你顿时有了凉爽到全身的感觉。还有要是再能喝上一瓶冒着泡泡的汽水,那感觉美得简直就是没法说了。更让我开心的事,就是能看上一场电影,情节对我来说不重要,那时也记不住演的内容。喜欢走进电影院里那种神秘感,灰灰暗暗的,仿佛进入了地下工作者的行业当中。若要是在看电影时,再嗑上一捧又香又脆的瓜子,出来时都会有一种找不到北了的感觉。还有每次在电影院门口买瓜子时,都能听见一位卖瓜子的阿姨一连串的:瓜子……瓜子瓜子瓜子……声音非常新奇悦耳。反正就是德惠街哪哪都好,哪哪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那时不怕来回走十几里的土路,虽然有些怕走在饮马河桥上看露着水面的桥下,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但它又能给我带来挑战后的喜悦。
几年时间,德惠彻底变了个样,破旧的饮马河大桥不见了,一条102国道展现在眼前,饮马河的桥面又宽又平,两边的护栏非常的牢固,走在上面再也不会有那种心惊胆战的感觉了。
一排排高楼大厦不间断的出现在了德惠市中心、周边。过去的老电影院变成了各各电器商店,街边的民房住户,相继住进了楼房。开发商,经销商的不断介入,使街边的居民生活一下提升了十几倍。随着商贸大厦,住邦购物楼,新东方购物中心,百姓超市,满客隆超市等各大商场超市的兴起,给这座不太大小城带来了繁华昌盛。还有一些数也数不清的小店铺小超市遍迹了整个德惠的大街小巷。
德惠几乎是一年一个变化:各各主街道的马路变宽,护栏、斑马线醒人眼目,道两边都进行了绿化。德惠公园、德惠植物公园、惠民公园、运动场逐渐出现在了德惠人的视野中。美食节,汽车展示会每年都会举办。德惠修建飞机场的场址也已确定,相信用不了几年,德惠的上空便会飞起一架架飞机。
我想,对德惠变化感到震惊的不只是我一个。我认为,这种震惊代表着一个现代化成市繁荣和撅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求高雅、浪漫,悠闲的那份情怀也在不断的冲激着每一个追求者的心,在德惠作家协会的带动下,德惠成立了惠风文学训练营,那里聚集了一些喜欢用笔墨抒写情怀的高雅人士,(全国各地的)那里不分学历,不分国界,只要你有一颗热爱文学,有一颗爱写的心,我也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一个只读了小学毕业的农妇,几十年没拿笔写字的粗人,利用了手机,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文章。那里是一片净土,文人墨客的场地,是现代高科技网络连接成的。只有国家的富强,才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美好,是党中央好的领导班子,才会让我们这些本来为温饱都在担忧的人,也有了颗追求梦想的心。
看一眼眼前的高楼大厦,没想到自己也能住进了高楼,来到了德惠市新建的一处小区:博文雅苑。这里离德惠广播电台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在楼里就能看见通往德惠公园去的那片绿荫荫的垂柳,就这样我随时都可以去各大超市购物。德惠公园,植物园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每天晚饭后,我会准时下楼走一圈,每次也都会途经明珠广场,那里白天人很稀少,只有几位年岁较大的人在拉二胡唱歌,偶尔会有一两位文字爱好者,拿着毛笔蘸着水在地面上写书法。晚上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扭秧歌的就有三四伙,跳广场舞的更是排了几个长队,围观的人络绎不绝,人声,鼓乐声喧哗不断。不过我不喜欢这种场合,我不会穿过那条横道,我喜欢一个人从广场对面拐过去,边走边打量着这个让我渐渐熟悉了的环境里的每一个角落。
有一天早上五点多儿子开车拉着我去了趟早市,那里是市里最大的一个农贸市场,上午九点以后关闭。
这里有各种早餐、瓜果蔬菜、鸡鸭鹅蛋、鱼、肉、海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塔泥湾的地瓜、郭家的匍匐、布海的甜香瓜、松花江的大米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的,差一点忘了是来买东西的,还好有儿子的提醒我,才回过了神。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条件优厚的省城,毅然回到了德惠这座在他心目中必有发展前途的小城。
今天看一眼餐桌上的鸡,鱼,肉,比当年过年吃的还好,不过不知为啥?吃着不香了?还真想喝上一口白菜土豆汤,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吃出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再看一下衣柜里的衣服,挂满了整个柜子,有的买了根本没穿过,几年没上身的也有。探身看了一眼美化得如花园一样的小区,几个孩子正你追我跑的玩,心里只有两个字:幸福。
# 简书北京公会助力,好文上热门#。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7349c1ecbf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