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举例了解下什么是存量思维以及相对应的增量思维:
假如你在工作中竞聘一个对自己前程很重要的岗位,结果落选了,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惯常按存量思维考虑问题人会想:“我太笨了”。“我真是倒霉”。“我真的很没用。”“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而惯常按增量思维考虑的人会想:“虽然这次落选,我会继续更加努力提升工作技能,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在下次竞聘时成功”“我会缴清罚款,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下次再给朋友打电话时,我们要好好聊聊”。
竞聘落选,遭遇罚款,被人拒绝都不是什么开心事,没有人喜欢这些糟糕的事情,只是有着增量思维的人不会给自己贴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失落,他们也准备好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再引用个别人的例子来说明,譬如问别人,假如用100块钱,如何在上海活上一个月?
也许,有人会回答说:“不可能。上海物价这么高,100块钱怎么可能活得下来。”
也许,有人会回答说:“用99块钱去买方便面,其它的钱买报纸,渴了就去公共场所喝自来水,勉强撑够一个月。”
那最后,有想法的人可能会回答说:“先花几块钱去买个本子,再花10块钱去网吧,上招聘网找工作,把能查到的工作机会都记下来,努力去应聘工作,争取找到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1个月之后不仅能活下来,而且还能存到钱。”
那刚开始的回答,就是典型的存量思维,看待事物,只关注眼前的存货,关注如何节省眼前的奶酪。
而最后面的回答,就是增量思维,看待事物,眼睛并不是只盯住眼前的存货,而是有长远的眼光,去思考如何增加自己奶酪。
只有在与外界交换能量之后,一个人才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人就是有“增量思维”的人,反之则是“存量思维”。存量思维的人通常的做法是:相比在学习上给自己投资,他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让它产生利息;相比换个更合适更有前途的岗位或行业,他更愿意继续做现在这个安稳舒适的工作;相比将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书推荐出去,他更愿意悄悄的收藏起来;相比与那些优秀的人深入交流,他更愿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存量思维的人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做不到,而不是想办法,拿出解决方案。增量思维看中的是存在的量扩,考虑存在量扩的方法,考虑存在不断扩充的量值。这种思维拥抱和顺应变革,是开放的、拓展的,扔下旧问题,引入新“增量”。虽然旧问题似乎没有得到解决,但是随着新“增量”的引入,旧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却大为增加。
分享经济是当下社会进步最大的动力,分享将存量变成增量,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腾讯从QQ业务延伸到微信,甚至革了QQ的命,实际上就是一种增量思维。
对现状的改变有恐惧是正常的,因为人性都是追逐稳定的。但是对惨不忍睹的现状还不做出改变,那一辈子你就那样了。提高自身。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学习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学以致用。学了不用,那等于白学。同时提升自身的行动力,多去尝试,别光喊口号不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中年危机”到来时仍不自知,请务必远离舒适区,走进学习区,挑战恐慌区,实现自己的颠覆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