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从一件小事说起。
昨天晚上,上五年级的女儿跑过来问我,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她做的数学题需要用到这个换算。我没有告诉她,反问她,你说等多少啊,这种换算你早应该掌握熟练了。她想了想说:“1000,对吗”。我仍然没有回答,而是问她,你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啊?你给我演算一遍!她见我说的认真,转身跑了。
看着她消失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我最近在学习吴军老师的《数学通识五十讲》。已经听了十几节课了,我感觉自己对数学的了解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突破。数学思维,这个词我听了很久了,但是始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各种解释虽然看了许多,可是始终就是弄不明白。
但是,昨天晚上,我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一点点。
我把她叫了回来,在小黑板上写了一个算式,就是关于1平方米=1万平方厘米的演算过程。虽然非常简单,但是确实是一个典型的数学推演。
虽然我们能立刻说出1平方米等于1万平方厘米,也知道详细的演算过程: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因此1米=100厘米。1平方米=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0000平方厘米。
数学不只是要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正确严谨的推演过程。严谨的推演是一种数学思维,也是数学的根本。
我们学习数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计算,虽然算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多最普遍的用途。
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
但是伽利略在数学上已经证明了两个铁球必须同时落地:比如两个铁球一个10磅,一个1磅,把它们同时从高空抛下,现在假设10磅的先落地,1磅的后落地。现在如果把两个铁球用一根绳子联在一起,绳子重量忽略,那么这个联在一起重11磅的两个铁球比一个10磅重的铁球先落地还是后落地呢?第一种,如果把这两个铁球当成一个物体,那么11磅的这两个铁球应该先落地。第二种,如果把这两个铁球当成两个物体,1磅的铁球落的慢,10磅的铁球落的快,因为它们连着绳子,那么落的慢的会拖落的快的后腿,导致的结果是这个10磅的铁球会减速。也就是这两个一共11磅的铁球比10磅的铁球后落地。发现了吗?第一和第二矛盾了,哪错了呢?只能是前提条件错了,也就是前提说的10磅的铁球比1磅的铁球先落地,这个假设是错的。
而比萨斜塔实验只不过是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神奇,仅仅是通过推演,就知道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