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好几天里,我常常会感觉精力不够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晚上下班回到家,在还没开始写小作文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非常困倦了。我每天睡眠时间基本是足够的,但就是感觉整个人被透支,不想做任何事。
这跟前两周的状态相比,确实挺不一样的。前两周的我,基本上能够比较快地在地铁上想好主题,写个开头,然后回到家也能够集中注意力地在12点之前完成小作文。
我简单地对比了一下这两种状态的差别,发现当我感觉被透支的那几天,其实都是下班时间比较早,坐上地铁之后,会觉得晚上有充足的时间去写小作文,于是地铁上开始刷抖音。
而抖音这个东西,对我这种自控能力差的选手来说,是停不下来的。它给我们带来高水平多巴胺分泌,一直刺激我们的大脑,直到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打断,或者大脑实在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才会停下。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的大脑是在更加高强度地工作,分泌的多巴胺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消耗掉大量能量。
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处在“多巴胺模式”。
而写作学习,实际上依靠的是“内啡肽”模式。内啡肽模式是什么?
就是当我们坚持一件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你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感受到轻微的痛苦,大脑就会补偿你一下,分泌一点内啡肽,让你感觉平静、舒爽、喜悦,从而让你坚持做这件事。运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这是需要我们先承受一定的痛苦的。
所以当我想从“多巴胺模式”切换到“内啡肽”模式,这个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难点主要有2个:
第一,由奢入俭难啊!刚才快乐到飞起,现在让我承受痛苦,太难为我自己了。就像是我刚吃完甜点,就让我去喝中药一样🤢。
第二,切换是需要更多能量的,“多巴胺模式”已经消耗掉我很多能量了,就增加我切换的难度;同时也没有更多能量按下“开始写作”这个按钮。
所以,有时候真正消耗精力的,是这种过多的“快乐”。因为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厂们为了抢占我们的注意力,会把我们人性的弱点拿捏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