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師的類比也驚了,才發現大家都有足量的資源,端看有沒有能力消費,為什麼同樣是1440分鐘,有些人卻可活出2880分鐘甚至更多的精采,而另一群人卻好像只活出了一半,所以比起努力把1440花完,更重要是怎麼把1440花得更好。
要把1440「花完」,覺得基本的要先注意兩個
一、健康:只有先擁有健康,才能更好的花費,如果整天躺在床上或者整天這疼那痛,那註定會錯失很多消費的機會,無法與更多人有效社交、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大量的時間要花在醫生身上。
二、專助力:有意識的運用專注力,而不是被動的等著別人來收割、賣錢;昨天在火車上坐享,發現自己的專注力是如此薄弱,車子顛一下注意力也跑了,隔壁講話偷聽一下、有人經過要睜眼看一下.....後來發現,其實平常我就常常心在火車上,只是自己不知。
要把1440「花好」,要琢磨就很多,講兩個覺得最重要的
一、自學:學習怎麼學習,是我這幾個越覺得最嚇人的收穫,因為是有方法,讓我可以不再想著我要堅持卻可直直往前(多重重大意義)、讓我可以跳脫終日盯著問題卻還找不到答案的困境(萬能鑰匙)、讓我知道可以控制大腦也可以控制情緒(元認知)、讓我知道有方法可以更有效率的吸收(寫作).....
二、成長率:同樣是成長,有人卻可以做到活出成長率,觀察了他們的共通點,都是獲得起碼一個維度上的成功,那就可以複製成功經驗到其他維度上,或者與更牛的人協做,買其他人的時間.....那種成長方式就像是他搭了火箭,但我卻還在走路,早已不再同一個世界。
終歸一句老師同學講過的,人致「踐」而無敵,知道我現在無法把1440花好不要緊,但比昨天花更好是一定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