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圣陶先生的这几句话把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非常透彻地揭示了出来,可谓准去深刻。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就是启迪。
为了更透彻地讲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
1.从语文学习的本质上看
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谈起。语文学习的特点应该说很繁多,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却只有一个——实践性。毛泽东在其哲学名著《实践论》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应该说,这话道出了实践论的精髓。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也是如此。你要学习语文,你要具备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你就得亲自参加语文学习活动,在理解和运用语文中获得语文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精髓。
换句话说,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缺失了学生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既然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那么,作为学校语文学习的组织者——语文老师又有何作用呢?笼统地回答这个问题肯定会出现本文开头说的那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但从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出发,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引领、点拨、督促,其核心是引领。
2.从学生方面来看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的知识储备、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显然无法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相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跟着老师,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才会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才能提高效率,学有所成。
3.从教师方面来看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必须明确,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学生自己,在这一点上,谁也无法包办代替;教师能起的作用就是引领、激发、点拨、督促,此外,教师再无任何法力。
4.从语文能力的形成上看
从语文能力的形成上来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只能靠学生自己,只能靠学生自己的语文读写实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起辅助的作用、组织的作用、引领的作用。
5.从教学有效性方面看
从教学有效性方面来看,教师的引领无疑起着方向性、指导性的作用,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没有老师的指导,其语文能力当然也可以练成,但这种靠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而形成能力的过程,同有老师指导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情形相比,其时间恐怕要漫长得多,其缺陷恐怕也多得多。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要把握好自己的这个角色定位、角色作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相信学生的语文学习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