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幸能与作家交谈,我想看一看,他的世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机缘巧合之下泛舟湖上,虽然并非什么无垠大泽,但看着两岸青山、林间飞鸟,又仰望蔚蓝青空、款款卿云,而俯视眼前,虽无翠香氤氲的香茗入喉,但也有倾心相交的挚友相伴。
其间言语二三,便聊起了往年的趣事。依稀间好像记得,上一次游湖,是数年之前了。曾经摸鱼都险些被河水带走的小孩现在早已长大,眉眼间也不复当年青涩稚嫩。但这湖仍是这湖,两岸青山依旧苍翠,蔚蓝青空仍然云卷云舒,我们都在长大,也在变老,而世界,好像一直如此,斗转星移也动不了这方天地。又想起高中的这篇课文,心里不由感慨,是啊,世界这么大,个人又这般渺小,那这天地玄妙,又有谁能知晓呢?
历览脑中群书,突然想起来当代还真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用绝对理性的眼光审视着这片宇宙,用他独有的文笔与逻辑,诉说着他眼中这片宇宙的故事。他可以寥寥几笔便将相爱之人隔于数百万年长河两端,也可以三言两语便将一个文明数百年的努力化为泡影,将一个描写了数百万字的文明毁于一旦。在他的笔下,好像人物的生死都不值一提,一切都只是文明棋盘之上的棋子,覆手之间便可毁灭。但也正是他这样的作品写出了璀璨星河的光芒之下隐藏的黯淡,还有那骄阳之下仍然不存光量的黑暗森林。将他眼中宇宙的生存法则以一种淡漠的文笔写下,却带给我一种内心深处无声的震撼。所以,如果能有幸与作家交谈,我希望是刘慈欣。
我想问问刘先生,对于书中一位位角色的逝去,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他写作的时候内心是否有过一些波动呢。我读《三体》时,无论是第一部伊文思毫无抵抗之力地就死于纳米纤维之下,毫无波折;还是第二部中地球舰队的覆灭,又或者是第三部中维德的信守诺言最后身死,不知为何,当时看到这些情节,内心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可惜还是落寞,又或者是一个很鲜活的角色突然就逝去给心里的落差。但不论是如何,那种很不舒服的感觉都是真实的,甚至在以后我读其他文章的时候,联想到这本书的这些剧情,都会涌出这样的感觉。而这些剧情里,我始终难以释怀的是章北海和东方延续,我本以为他们之间会诞生一些美好的故事,来诉说那希望破灭的时代之中依稀会存在的点点曙光,但水滴的摧枯拉朽毁灭了人类的希望,而黑暗对峙中的最后一丝柔情,也葬送了自然选择号上的一切生命。当他说出那句“没事的,孩子,都一样”,我的心宛如被绷紧了的琴弦,久久难以松弛。还有罗辑的死亡两部作品塑造的角色,甚至一度成为主角的人物,却在有生的希望之时选择赴死,带着人类的瑰宝,葬于绚丽的平面。
我也想问一下刘先生,在他的眼中,文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轻而易举便可在恒星之下化为泡影、在高等文明面前毫无抵抗之力,还是面对绝境从来不会放弃失望,永远将文明星火相传。当时在看到人类数百年的防御面对水滴无力抵抗,在看到三体文明毁于一旦,又看到人类好不容易有了生的希望,却毁于归零者日常工作的轻描淡写,内心的震撼无法形容,也不禁萌生了这一的疑问,文明,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群生命的小打小闹,还是无数个体之间对于生存的渴望,以及对于天地玄妙之间的追寻呢,希望刘先生能有一个答案。
最后,肯定是要感谢刘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这般完美的作品,让我们在生活之余,能有时间借用先生的视角,去看一看那广袤的世界,感受宇宙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