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和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调节功能涉及发育的各个方面,从最基本的正常体温的维持等生理的调节到复杂的心理和情绪的控制,还包括适应昼夜节奏的活动规律的养成、注意力持久性的维持、是非观念的形成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懂得并自觉遵守规矩等等。
发育可以被认为是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可以说,儿童的成长就是通过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完成的。
自我调节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可表现在较高层次上的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较复杂一些的事以及游戏中学会制订和执行计划,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 ?
孩子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引。父母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身作则,要对孩子有所要求和限制。
习惯要从小培养,以下方法对父母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有所帮助。
1.要有积极养育孩子的态度。充分关爱孩子,培养孩子自身的能力,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控制。
2.构建有利于好习惯和规矩形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环境要有序、安全、可控制。
3.注意细节,点滴做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规矩,应从生活中一件一件的事情做起,如喂养、护理、交流、玩耍和起居等。
4.给孩子选择和探索的空间。规矩不是限制,在设置一些规矩时,要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与孩子讨论,一起做决定,为孩子留出选择的空间。
5.始终如一,坚持规矩。即用同一种态度对待同一种行为,前后要一致。
6.鼓励和引导。父母要学会鼓励和引导孩子遵守规矩,遵守规矩时要鼓励和肯定,违反时应引导和纠正。总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是”少说“不”。
二、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能力?
父母想要规范孩子的行为能力,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养育方式下,孩子的行为特点。
父母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对儿童的性格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父母的养育方式可分为四种:信任型、专制型、娇惯型和冷漠型。
不同养育方式下的儿童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1.若父母采用信任型养育方式
即设定理性的要求并坚持督促完成,接纳孩子的需要和期望并作出及时回应。
孩子的行为特点为:认知能力高、自律、自信、协作、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竞争力。
2.若父母采用专制型养育方式
即设立不做解释的、强制性的过多规矩和要求,不理会孩子的合理要求。
孩子的行为特点为:认知能力普通、专业成就和社会竞争力一般、顺从、缺乏独立性。
3.若父母采用娇惯型养育方式
即对孩子很少有规矩要求,且无节制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孩子的行为特点为:自制力差、任性、独立性差、情绪不稳、依赖、缺乏社会竞争力。
4.若父母采用冷漠型养育方式
即自身满怀压力和问题,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孩子的行为特点为:顽固、冷酷、攻击性、倔强或缺乏自尊。
规范孩子的行为应遵循什么原则
那么,了解了孩子的行为特点,规范孩子的行为应遵循什么原则?
家长为孩子订立适宜的行为规范要遵循以下原则。
1.平和地跟孩子一起立规矩,尊重孩子的选择,但父母要有明确的引导。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才能制订出符合孩子年龄段的规矩,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孩子。
2.规矩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
3.在孩子遵守规矩时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在孩子违反规矩时要善于引导和纠正。
4.父母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父母和孩子都要持之以恒。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遵守规则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守规矩是一件漫长且不容易的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父母要经常积极提醒,让孩子养成自然遵守的好习惯。
从0~6岁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日益增强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哭闹的次数逐渐减少,逐渐懂得遵守规矩,知道适当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例如,能够耐心等待一份点心,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和沉默,画图时不分心等。
自我调节和行为自控能力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培养孩子自律性与遵守规矩习惯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