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天,聊到最近的股市情况。
他吐槽他买的银行股、白酒股、医药股简直拉跨,我就想到之前听课、看书时了解到的股票投资中的3种赚钱逻辑。
一、赚短期交易博弈的钱
什么叫赚交易博弈的钱呢?比如游资炒作,就是典型的赚交易博弈的钱。
解释一下什么叫游资。游资也称热钱,或者叫投机性短期资金。可能你见过一些“妖股”,它们一会暴涨,一会暴跌,变脸比翻书都快,很可能就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包括之前挺火的量化交易,也可以算做这一类型。
游资炒作,大家进行筹码博弈,实际上就是从另一个人口袋里直接掏钱,是完全的零和博弈(你赚他就亏,你亏他就赚)。
有些游资做的挺成功的,能持续赚到钱。但是这个东西门槛极高,对于交易经验、市场敏感度、对消息、情绪、资金的跟踪能力要求非常非常高,普通投资者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这种逻辑赚钱比较快,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会吸引大量想要赚快钱的普通投资者,但他们又不具备这个赚快钱的实力,最终只能认栽,自己关灯吃面。
二、赚景气度波动和风格轮动的钱
比如2020年买消费、医药,2021年买周期股、新能源、光伏,这就是周期轮动和景气度波动。
这是一种中期投资思路,也是当下A股主流投资机构的思路。
如果关注交易市场,时不时就会看到某位基金经理大幅加仓或减仓某领域,就是这种赚钱思路很好的体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些机构有业绩压力,它们得向基民交代,所以它们迫不得已地去追求中期的投资收益率,因此采用这种逻辑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前不久有条新闻,说有基民找到女性基金经理的停车位,声称要提刀寻人。后拒人爆料,这位女性基金经理是“基金一姐”、“医药女神”葛兰。
为什么这位基民如此极端呢?理由也很简单,自2022年以来,购买她医药相关基金的投资者哀号遍野:
元旦前,爱尔眼科砍一刀
元旦后,迈瑞、恒瑞、CXO各挨一刀
之后,长春高新砍一刀,药明康德等创新药也砍了好几刀
其实说白了,就是回撤太多了。
虽然不能证实上述消息是否属实,但可以证明有不少基民在遇到大幅回撤时会进行赎回,从而引发基金的大规模赎回潮。
这就是第二类,赚中期景气度波动和风格轮动的钱,它们可能今年利润很好,但是明年又不行了,波动较大。
三、赚长期资本回报的钱
可以理解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典型的例子就是茅台,它是长期高ROE,长期高净利润,可以长期地、稳定地挣钱。
像一些投资消费类的基金经理,比如肖楠,他们更关注那些长期高ROE,长期内生价值增长所带来的长期现金流贴现价值的公司,就属于比较典型的价值投资者。
这一类逻辑,赚钱相对前两类就要慢上不少,很多时候要耐得住寂寞,毕竟A股熊长牛短嘛。
上面这三种赚钱逻辑,没有谁对谁错,关键是自己适合哪一类。
在实践投资一段时间后,会清楚自己在投资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会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果说发现自己是个挺心急的人,想赚快钱,那其实适合跟着波动走,但非要去投资银行股(长周期股),那心态绝对会爆炸的。
如果要排除投资最重要的要素,心态绝对能排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