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的道与术:《左手阅读,右手写作》的深层解读

昨天,做书架断舍离分析后看到了笑薇老师分享的一段内容:

“真正有效的阅读,一定是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否则大脑中积累太多没有消化的知识,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迷茫,无法让自己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意义。——《左手阅读,右手写作》”   

读后觉得很有感触,就即兴发挥了一把,内容如下:

我原来就是越读越迷茫的状态。

甚至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趋也势越来越严重。

经过体验营与探索营学习,开启了读书写作模式,读书效率大有提高。

效率高了,就有时间思考了。

今天再看《左手阅读右手写作》的时候,关注点就从方法上跳了出来,就看到了老师书中讲的“读书要以自己为主体,以书为客体”。

这句话以前不是没看到,可能体验营与探索营中也有老师或同学分享过,但我只是视而不见,心里没有感知到。

我掌阅APP书架中的书越来越多一直是让我比较头疼的事,我也早想下架一部分,却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今天看着书架上满满的书,就想从老师的《左手阅读右手写作》中找找方法。

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后,在“读书要以自己为主体,以书为客体”的启发下,我就在想:读书是为什么?我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整体梳理下来,做出了我的书架断舍离计划。

今天看选书方法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一节的核心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读书要以自己为主体,以书为客体”这个观点。

方法是术,观点是道。术是可变的,虽可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今天的术不一定适合明天的事,道是不变的,道可受益终身。

前段时间,一直在照着《左手阅读右手写作》中的方法进行阅读分享。

今天才发现,用《左手阅读右手写作》中的方法读《左手阅读右手写作》同样高效。

《左手阅读右手写作》中的高效阅读三步法第三步“重点阅读观点句、结论句 ”中讲到“实用类书籍写作结构比较清晰 ,重点句相对好找,文章的写作结构通常是开头提出主题或观点,中间论证观点,结尾总结确认观点 ”

《左手阅读右手写作》不就是实用类书籍吗?书中的第一章第六节《六个小妙招,筛选好书不纠结,省心又高效》不就是这样的结构吗?

我现在做读书分享的目的相对明确,就是以教育类书籍为主。

刚刚分享完《学习的格局》,正在分享《父母的格局》。

现在看来还需要《读书写作的格局》或是《读书的格局+写作的格局》。

现在笑薇老师的《左手阅读右手写作》中体现了这样的格局,但书的重点不在这里。

体验营与探索营我都参加过了,主要感觉到的是方法上的超值。

不知2025年度会员学习又会有怎样的惊喜。

不过我觉得,长时间的陪跑跟进中,方法之外的底层逻辑层面的道会领会的更多点。

也许把体验营、探索营和年度会员学习中的方法与理论汇集成书就是《读书写作的格局》了。

如果笑薇老师真要出一本或几本关于读书写作格局的书,我想要签名版的。

期待中……

发社群后得到了群里老师的反馈,还把它转发到其他群里供大家参考。

说到这里,我还真感觉今年就是我的读书写作元年了。

在6月体验营与探索营激发下,我不仅顺利完成了美利达自行车千公里赛程,还参加了一个线下读书会活动。在之前,这对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晚上的社群学习结束后,我对明年的年度读书写作学习也更加期待了。

笑薇读书探索营所学践行中……

2025读书写作学习计划开启中,需要同学的关注报名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