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总想着等我们功成名就归故里,所以觉得过年回家并不是那么重要,却忽略了父母的鬓角已增添了银丝、眼角有了鱼尾纹、皮肤渐渐松弛、、、、我们能等,时间不容许父母等。买好票,收拾行囊,一起回家吧!
马上就过年了,今年春节“你”回家吗?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过年回家,因为家中有期盼。在中国特别是临近年关,回家便成了一种褪不去的热潮,成了外国人眼里最不能理解的事情之一。他们比较不能理解,为什么到了年底,大家都准备着大包小包的往车站、飞机场的方向聚集,大城市在这段时间比起以前更像个空城。
这是个多年来都改变不了的现状,每年刚进入腊月份,在外拼搏的游子们看着日历、掰着手指数日子,都在计划着订票了,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在手机上下载了各种抢票软件;还有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农民工,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人,自己用的大多都还是几百块钱的按键手机,对互联网抢票没什么概念,就去营业网点、售票窗口排队买票。
快过年了,这个时候工地上的活不多,便约好几个老乡一起到市区去看车票,到了可以订票的时间,各个售票窗口和营业网点都挤满了人,那长队都能排到路边上,没买到票的天天往那里跑,生怕错过了某个加班的车次,回家团聚的信念支撑了他们几经周折的奔波,看着他们相貌平凡、着装普通有的甚至穿着带泥巴浆子的衣服跑过来,分明是一下班没来得及回去换衣服就过来了,那形象着实有些寒酸。当抢到票后,从人堆里出来,一手捏着票一手拿手机,操着正宗的方言给家里打电话,那黝黑的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那一刻,他们等了很久。
记得一年前在外地工作,年底回来的那几天都没睡好过,最后一天晚上直接闭着眼睛等天亮,早上四五点都起来了,稍微收拾了一下到车站,车站里真是热闹,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年轻的、年老的、带着一家老小的,候车室的位置在这时候是完全不够的,墙根上有人和衣而眠,过道里堆满了大包小包的行李,想移动都困难,有些包的体积比人都大。
上车了,大家放定行李后,有的插着耳机听歌,有的和旁边的人聊了起来,因为目标一致都是回家过年,所以大家很快就能聊到一起。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到晚上时,车厢的过道里、厕所里、洗漱台那里到处都是人,或站或依或趟。
火车上的推销员推着小推车、提着小篮子兜售零食、水果、生活用品等东西,在走廊道里过一趟那是相当的困难,有很多躺在过道里的人在这个时候都会被吵醒,因为推销员边走边吆喝“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让一让,让一让。”有些人在这时难免会发牢骚都囊几句,即便如此,每年春节回家依然热情不减,是回家的欲望和信念支撑着他们忍受一次次人山人海的春运。
下车出站后,看到城市的清晨,熟悉的街景,拉着行李箱穿过人行道,在曾路过的公交站等车,看着大街小巷红彤彤的一片,喜气十足,到客运站转回老家的大巴,在车上听到大家都讲着标准的家乡话,感觉很亲切,在外时间久了,家乡话讲的都别扭,听到大家讲的家乡话才感觉是回来了。车辆驶向家乡小镇的方向,我杵着脑袋回想着离家的日子,车上的人逐渐的下车,看到路边上接亲人的笑脸,拉着手嘘寒问暖,抢过行李帮忙拿,有父母接孩子的、也有孩子接父母的,见面有一点陌生,所有千言万语都化作为“回来了,回来就好”。一年的时间没见,孩子长高了、父母苍老了,心里有些难受,一家人说笑着一起回家去了。
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们不辞辛苦的从外地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过年呢?千万里的距离终究抵不过这至深亲情见面那一刻的感动。
车停稳,我还没下车,透过车窗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母亲站在马路边看着下车的门口,我提着行李下车,刚下来母亲就看到了,走过来把我全身上下打量了一番问我“怎么瘦成这样了?外面是不是很辛苦没吃好?”我笑笑说,现在都流行减肥嘛,胖了不好看,我就减肥了。母亲瞅了瞅我很严肃的说“你自己身体都不顾,减什么肥?再减都可以飞了”“能飞当然更好,我回来坐车的钱都可以省了呢。”我们母女俩一说一笑的回家去了。
你要问我回家是为了什么?我想大概是为了团圆、为了相见、为了续缘、为了了却心愿、为了参与家的仪式感、为了人生路上收获更多的感动和有意义的瞬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中有牵挂、有期盼。走过千山万水,看过无数风景,发现终究最美的还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