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开始用微信,发的第一个朋友圈是我的锁鞋被锁在脚踏上的一个求助图片。
刚开始好友不多,就几个家人和几个好友。在新鲜感的召唤下,时不时发些自己的普通日常生活,得到朋友们的点赞,心里美滋滋的。我也经常翻看别人的朋友圈,去点个赞,夸一夸。
慢慢的,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有同事、领导、远房亲戚、保险业务员,送快递小哥、银行理财、家政人员……
复杂的微信好友,令我每次发圈都要犹豫一番,这个适不适合发,领导看到会怎样;那个发了会不会让某个朋友不舒服。常常最后放弃了发圈。
后来,我选择了不发只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朋友圈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词”来表示——“晒”
“晒”原本是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的含义也逐渐演变成炫耀、展示、分享、公开等意义。于是发朋友圈成为当下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晒吃、晒喝、晒玩、晒娃、晒心情……
喜欢露脸的,晒各种时尚美拍;不喜欢露脸的,晒美食、旅游;有文艺调调的,就晒心情,以示岁月静好的样子。
朋友圈似乎也成为一种社交礼仪。别人给你点赞,你最好回赞。而且给这个好友点了赞,给那个好友也得点,谁叫大家都能互见呢。
好吧,我人比较懒,那就只看都不点赞。
当你在拼命加班,为几两碎银犯愁,或当你名落孙山,生活一地鸡毛时,看到别人的美食美景,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
因此我关闭朋友圈,他人的生活与我无关,过自己的日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