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书中说人的巨大潜能是人类所不自知的。庸人昏睡一生,普通人用了自身一小部分潜能,伟人或英雄是充分自知,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而“圣人”,是把自身的潜能调动发挥到近乎极致。这么多人学习曾国藩,一方面是他和我们普通人非常近,命运相同,一方面他又与“圣人”非常近,因为他通过自己刻苦努力,穿透欲望的缠绕,战胜困难,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成功。
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曾也是先从“立志”开始,而且这个标准在开始就定的非常高,本来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生存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功名荣耀,出人头地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曾就直接要求自己将潜能燃烧到最充分,以达到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使自己成为“完人”。高志向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中止步,不满足于现状,“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目标锁定,接下来就是执行力,也是曾的“勤”和“恒”。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的日课立新,每天都非常有要求有规律,甚至还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做详细的记录。
本来是多应酬,广交友的曾国藩从自志开始,写楷书,读史书,时间必然经常有冲突,有时盛情难却,回家之后又是后悔不己,认为是自己的立志不坚决,他开始缩小社交圈,把时间用在学习和自修上。每每经历的事情都开始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改掉坏脾气,戒色,戒烟,“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积久人自知之”,通过开始的日课,严肃认真的对待细节,在别人眼里仿佛活的太累,太拘束,但在曾的眼里却认为是必行之事,这种修身的习惯,逐一检出自己身上近乎所有的缺点,对后来的进德修业,才迅速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