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读了两篇日记,尤其是《假如我是爸爸》,排除一切其他因素,(这里其他的因素很容易理解,所处角色决定了我们是如何思维,也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很欣赏孩子,很喜欢这孩子。
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年龄段,思维方式,孩子的天性等等来考虑问题呢?作为孩子父母除了生气之外,还是很值得庆幸,孩子是很优秀的。《假如我是爸爸》一文,完全展现出孩子所想,读着读着感觉孩子就在跟前,多么的可爱,多么真实的想法,尤其看到吃冰棍,想吃几根就几根,100根都可以,这才是孩子的世界,认为100根是很多很多了,甚至是极限了,读着我都开心的笑了。我记得在陪闺女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动画片中有一集就是大头儿子想当爸爸,既然孩子想,我们为什么不角色互换呢,设置些生活难题来给孩子解决,让孩子体验一下当爸爸的难处,经历了再给孩子讲解一下生活中各自的责任,约束等,孩子肯定能感受的更真切。
关于《我可能闯祸了》一文,我个人不认为是孩子闯祸了,或是说犯错了,孩子的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内心多么真实的想法啊,恰好看见,恰好是自己喜欢的,恰好也能操作,操作成功之后由衷感受成为VIP真好啊!可最关键的问题体现在我们家长的身上,孩子完全不知道成为VIP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还有我们家长的陪伴,是否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要呢;遇到这些该如何跟孩子沟通呢,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脾气上来了,甚至火冒三丈,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静下心来,想想,是否真的都是孩子错了,我们做的是否真正足够呢?!孩子的成长是值得高兴的历程,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一起享受孩子成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