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越来越被人诟病。很多人说,家长的指责和打骂,对教育孩子,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叛逆。但子墨想说,你只是没用对方法,没“骂”对而已。
朋友老A,36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育有一子,3岁,以往去他家做客,孩子活泼好动,十分可爱。可近2次去他家,发现孩子孤僻怕生了很多。细心观察下发现,老A总是动不动的责骂孩子:“快,进去里面玩,没见我和叔叔在谈事呢”、“怎么又把东西摔坏了,告诉你多少次了那个不能玩!”。。。以往的老A可是公认的好脾气的爸爸,最近怎么了?细聊之后知道了原委:原来是被最近的股灾闹的。但工作上的事不应该带到家庭里。我找了个机会,告诉了老A他孩子最近给人的感觉,老A方才觉悟。
老A孩子的情况,是老A特殊时期的不当做法,还好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我们身边,很多孩子却没有这份幸运。
邻居小朋友小D,媳妇经常跟我提起的一个孩子,4岁,刚注意到他时,非常的孤僻、怕生,每次在幼儿园看见他,都是一个人远远的躲在妈妈身后或者角落边上,看着大家玩,虽然眼里充满了渴求和好奇,但很少看到他主动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妈妈是全职妈妈,还有一个2岁的妹妹,明显比他活泼好动多了。因为经常在幼儿园相遇,偶然听到我媳妇打电话说方言,听出了是老家人,一聊发现还是一个村上的,渐渐的沟通多了。熟了之后,才知道大儿子小D之所以这么孤僻怕生,是因为她在小D还小时,经常责骂他。每次聊起小D,她总是后悔莫及:小D是第一胎,出生后,都是一个人带娃,一下子适应不了全职妈妈的角色,总是易怒、暴躁,老公经常加班晚回家,她就把气发在孩子身上。。。
相信你身边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很多,也希望你的孩子不是其中的一个。说到这里,就有人要怼我了:
按你这么说,难道,只有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打不得,骂不得,天天当成公主王子供着,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
当然不是,子墨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就是,“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应不应该指责打骂孩子?”子墨的观点是:应该打、应该骂。但至于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就要取决于家长当时的状态。
是在理智状态中的自己,还是被情绪左右的奴隶?
指责和打骂,这两件事的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孩子天性好动、好玩,没有规矩,不按常理出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一旦跨越了红线,做 了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就必须接受父母的指责和打骂,否则孩子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故,在理智状态中的父母明白,当他们要指责和打骂孩子时,他们清楚的明白要对事不对人,只指责和打骂做错的这件事,而不能把孩子全盘否定。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纠正错误,通常的说辞是这样的:
你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吗?为什么错了?根据你跟爸爸妈妈的约法三章,你必须接受怎样的处罚。打骂不是爸妈的目的,爸妈的目的是希望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这个做法是错误的,是不被允许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
然,大部分家长在指责和打骂孩子时,情绪是在失控的状态,这时的指责和打骂往往伴随着无尽的愤怒和恼火,用词激进不顾后果,而很多时候吓到孩子的不是指责和打骂,而是父母的“那种可怕的情绪”。
你怎么这么不乖。。。你什么时候能给我省点心。。。你傻吗?说了多少遍了,就是不懂。。。再XXX我就打断你的腿,看你还敢不敢。。。爸妈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看到了吧,人在失控情况下,用词是多么的夸张和可怕,这时他们根本忘记了自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而是变成了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样状态下的指责和责骂对孩子的影响,可怕到极致:
①、导致孩子不自信,自我怀疑
很多情况下,孩子的犯错,都是无意识的,而父母的过激反应,会在孩子的内心植入“自我怀疑”的种子,每指责一次,浇水一次;每打骂一次,施肥一次。。。你身边总有那些孤僻、不善言辞的孩子,多半就有这样的父母。
②、导致孩子逆反心理、叛逆
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在孩子自己看来,出发点是好的,
比如为了照顾一只小动物而上课迟到了;
比如为了给爸爸妈妈准备生日礼物,而没有及时完成作业;
比如是为了其他孩子不被欺负,才打架的;
而当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就枉加责骂,孩子只会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严重了还会影响孩子到孩子的三观。你说可不可怕。
③、导致孩子安全感缺失
经常被父母指责和打骂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就会给孩子的潜意识里植入一个概念“父母爱我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我不犯错,乖乖听他们话,不忤逆他们的时候,他们才爱我。”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念头,就会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导致一系列的性格缺陷和人格缺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可怕吧!故子墨给广大家长的建议是,你可以指责和打骂孩子,但一定是在正念当中,没有背情绪左右的情况下。因为后果真的很严重。我相信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但很多时候你们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这样,认真想一想,换位思考下,是不是这样?
如何做到不带情绪的指责和打骂?旁观负面情绪法
情绪,其实并不是“我们自身”,而更像一个“突然造访的客人”。当你正念时,你就会发现,情绪,是经常不停地起起落落,升起又散去,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它产生于特定的状况,从外面进入到你的身体,像一个忽然造访的客人。所以,你可以把自己视为一个“旁观者”,用正念去面对和处理一段情绪。--这就是旁观负面情绪法的核心。
①、察觉坏情绪
有个很简单的技巧,记住3个字“无私欲”。想想,孩子犯错,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生气?
是不是因为你之前屡次讲过,而孩子却屡教不改,你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孩子的挑衅;
是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让你觉得别人认为你没教好孩子,而你觉得没面子;
是不是因为孩子做了让你丢人的事,让你觉得很难堪?
这些你的“私欲”,才导致了你的愤怒。禅宗中,人有三毒:贪嗔痴。其中嗔,即愤怒,最毒,会消除你之前种下的所有福报。所以当发现自己因为孩子的错误而有了愤怒的情绪时,告诉自己“无私欲”,你就能立刻控制住怒火了。
②、接受坏情绪
允许自己有这样的坏情绪。情绪本身没有善恶、好坏之分,情绪是刻在我们人类骨子里的,天生基因自带的。所以你不用自责,也别妄想抛弃它、战胜它,那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你越排斥它,反而会有更多的坏情绪接憧而至:你懊悔自己怎么又对孩子发脾气,然后自责,然后自我贬低,然后又伤心。。。所以,试着接受这些坏情绪,它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啊。
③、探究坏情绪: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愤怒”呢?是因为孩子屡教不改,还是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是因为问题本身非常严重,还是仅仅因为孩子侵犯到了我的尊严?
④、友善得跟坏情绪说再见
“再见,愤怒,我要请你离开了,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友善得跟坏情绪说再见,你会发现自己重新恢复了理智,看待问题的角度立马没有那么极端了,也就知道了如何沟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成为更优秀的人。
所以,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但前提是在用“棍棒”时,家长必须在“理智”的状态下。
开篇提到的小D,在我媳妇邀请她参加 了我们多次的沙龙课,开始意识到育儿原来是有道可循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在知道了“旁观负面情绪法”,并在生活中不断去实践后,我媳妇说,能明显感觉到小D的变化:开始在妈妈的引导下,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现在小D的妈妈开始阅读子墨给她推荐的育儿书籍,像《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小D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