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

        题记:在中国有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我认为在历史上的汉代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汉代也有各种玉器,而这件汉代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无疑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后代子孙对汉代社会、文化与艺术的想象之门……

        只因在因缘际会中有幸认识玉器鉴赏大家徐关华后,他的年龄是我叔父辈分的,彼此间通过长期的接触与了解后,他既得知我是一个真诚相待的人,还知道我是玉器收藏爱好者,给我鉴赏汉代的和田玉珍品满沁神人骑鹿摆件,玉器的长宽高分别是:150毫米×110毫米×67毫米,它的重量达到818克,它有着千年遗珍的神秘之美。

        我通过系统地学习、了解、鉴赏与探讨后,认为它有多种美在其中,它的第一美有外观之美,也是温润细腻与奇幻造型的融合。

        等学习、了解、鉴赏与探讨完毕后,让我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理解与认知,像玉石本身所自带的质地,已然是大地不朽的诗篇,选用整块的和田玉籽料来雕刻它,就可以把质地紧密与细腻,以及温润中透出莹润的光泽,都可以很好地去一一展现出来,而且在玉石的表面上,还有微妙的透光感,仿佛千年月华沉淀其中,轻轻抚摸,微凉之余却又能感到玉所特有的温润油糯感,如同触摸凝固的晨露。

        这件汉代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其材质是珍贵的和田玉,玉雕的有些部分还泛出含蓄的白与上乘质感,显得高贵而平和,它的质地温润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触摸它时能感受到光滑与柔和,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后,这件摆件呈现出满沁的状态,沁色是指玉器在地下长期埋藏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矿物质等物质逐渐渗入玉质内部,形成各种颜色变化,它的沁色丰富多样,是红褐色沁斑,有些地方深;有些地方浅;还有些地方是深浅交织在一起的;然而最令我感到沉醉的--就是散布玉石之上的沁色,这便是汉代满沁玉雕作品的魂魄所在,这些天然的沁痕,并不是人工涂抹出来的,沁色过渡也是自然的,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精心描绘的杰作,这些沁色,既为摆件增添几分古朴神秘的气息,更记录它在地下沉睡千年的沧桑历程。

        它的主体造型为一个神人骑着一头鹿,我认为鹿的造型是精妙绝伦的,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把各式各样的鹿,一致地去认定为是一种“祥瑞之兽”,它象征着长寿、吉祥与富贵,它的身姿是矫健的;它是分明与枝繁叶茂的,能凸显造型上优美的体态;它的四肢是修长而有力的,展现出它的奔跑状态;它的肌肉纹理是清晰可见的;在鹿脚的周围雕刻有卷草纹与云气纹,在汉代的玉器制作风格中,时常会雕刻有这两种纹饰,它仿佛是随时准备着飞跃山川;彰显出鹿的高贵与祥瑞,鹿身的线条流畅自然,因为鹿的身体微微前倾斜,仿佛正在奔跑中,能生动地表现出鹿在奔跑时的灵动之美。

        而骑在鹿背上的神人,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显得威严、庄重与肃穆,神人面部轮廓清晰,线条是刚劲有力的,他的眉眼深邃,神情专注地目视着前方,他身着袍衣,衣带飘飘,一只手自然地放在鹿背上,还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神人的造型可能与汉代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有关,体现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件器物所雕刻的老者形象,不是指向道家神祇南极仙翁,就是还可以去理解成为某个得道高人的形象,我观察它的神态是淡然与安详并存的,他似乎已经进入到超脱尘世樊笼的境界之中,他还仿佛是和天地自然有效地融为一体,神鹿是踏着祥云而上的,载着这位仙者悠然巡天,这正是汉代古人把“羽化登仙之梦”,很具象的转化成为“骑鹿游天”的浪漫场景,由满工雕刻出来的两种纹饰--卷草纹与云气纹,更是汉代玉雕艺术中,象征着仙界通道的通用语言,其中的云雾之中,还包藏着汉代人与天地对话、追寻永恒的生命密码。

        这位仙人斜倚灵鹿,我看到他的衣袂是在流动着的,在衣袂的流动之处,还凝结着汉代艺术的雄浑,以及和灵动共生与并存的精神密码在其中,要让衣袂灵动起来,自然会去采用圆雕、透雕等工艺技法,通过线条的流畅性与层次感来展现衣袂的飘逸动态,像这样的流动之感,为的就是在传递仙人正在腾云驾雾时的一个美好意境,他的衣袍处理是独具匠心的,雕刻工匠以刀代笔,刻画出舒缓飘逸的线条,衣衫在风的作用下,形成简洁而充满力量感的褶皱,潇洒如乘风。

        它的第二之美则是在于工艺之精湛,巧夺天工的雕琢技艺。

        中国素来就有玉器王国的美誉,像中国考古发掘出来最早的玉器,就可追溯到距今约9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这些玉器中包含有玉环、玉玦、玉管、玉珠、玉璧……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汉代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已达到很高的制作水平,像这件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性玉器之一,在玉器的雕刻工艺手法上,采用圆雕、浮雕与线刻等多种技法,而且相互间是结合在一起的。

        采用圆雕技法,从而就能使得神人骑鹿在造型上面,凸显它更加立体与逼真,它仿佛可以从摆件中走出来一般,玉器雕刻师通过精湛的技艺,把鹿身上独有的肌肉纹理、神人服饰上面的褶皱等各种细枝末节都给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玉雕工匠的高超技艺。

        采用的“浮雕技法”,最主要就是运用在摆件的局部装饰上。譬如说:像鹿身上的毛发、神人衣纹给人的飘动之感……通过浮雕的处理,使得这些细节更加突出,就能增强作品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采用玉雕中的“线刻技法”,最主要为的是用于刻画某些比较细微的线条方面。譬如说:刻画神人的眉眼、鹿角独有的纹理……这些线条自然流畅,而且细腻入微,为整个摆件增添一份精致之美。

        我们可以很直观地去看到--这件玉雕虽说是极其小巧的,然而,在其中还隐隐约约的隐藏着汉代制玉巅峰的刀法秘密在其中,在仙人随风拂动的衣袍缝隙之中,在灵鹿蹄边翻卷云纹的细微之处,当代的国人得以捕捉到一种极纤细的刻画痕迹在其中的,这个痕迹就是--游丝毛雕技法,像这种的雕刻技法,它最早是起源于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它盛行于汉代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如今。

        像这种玉雕雕刻技法,雕刻出来的线条,不单单是细密如发丝的,而且还流畅、婉转、繁复与精准,这绝非随意镌刻,它要求玉匠在全神贯注间以不可见的微力保持刻刀的稳定,使每一刀划下都蕴含着虔诚的专注,这样的工艺不仅把衣饰的垂感和云纹的缥缈感展现得近乎通灵,更于无声处诉说着汉代匠人对极致工艺的执著追求和精神信仰的完美物化--这细微的刀刀刻痕,正是汉人魂魄的精微显现。

        这件玉雕作品,同样也是有采用钻孔这种制作工艺的,它在钻孔工艺方面,汉代的玉器也可以说是有它比较独到的一面哩,我依旧会去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像这件摆件的上面,很有可能,会存在着某些钻孔在其中的,为什么要去采用这种雕刻技法呢?!

        以我学习到的各种收藏类知识,以及认知与理解,为的是用于悬挂或佩戴等多个方面的用途,而且它钻孔的孔径大小,应该是合理与均匀的,它的孔壁自然也同样是光滑的,也没有明显的打磨痕迹,说明当时的钻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钻孔的位置和角度,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整个摆件的造型相协调,体现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它的第三之美则是在于文化内涵,它更是汉代社会的缩影。

        在中国历史上的汉代,它到底会是怎样的时代呢?!我的认知与理解,汉朝的社会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经济繁荣、儒家思想正统化、阶级结构复杂以及豪族势力崛起……而且它还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浪漫情怀的时代,就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像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会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件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我对它第一次的认知与理解,它的第一种可能性:与当时的皇家贵胄们,极其信奉、迷恋各种神话传说,或多或少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汉代时期的文化,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中,像“鹿”这种动物,常常被视为仙人的坐骑。

        我对它第二次的认知与理解,它极有可能会有如下这种可能性的,神人骑鹿的造型,就是在寓意着仙人身处在仙境中,不仅是如此,还是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遨游着,在当时的皇家贵胄们,也极有可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种人,也同样能自由自在与无拘无束的。

        我对它第三次的认知与理解,还有这种可能性在其中的,就是因为在汉代时期的、各种类型的玉器,绝大多数都是只有皇家贵胄一类的人,才可以去使用的,而且汉代离秦代的距离不是很遥远的,在秦始皇的这一生中一直都在追寻着长生不老的秘籍,故而汉代的皇家贵胄们,多多少少也会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这反映当时的皇家贵胄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更是心向往之的。

        我对它第四次的认知与理解,还因为这个“鹿”字的读音,与“禄”字是有谐音的关系在其中,它还可以直接关联到官员俸禄与世俗福气,要是能够得到与鹿相关的物品以后,尤其是对于那些古代做官的各级官员而言,说不定在以后的日子里面,还会因此让自己变得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与步步高升起来的,故还成为富贵与仕途顺利的象征。

        同时,像这件摆件还能体现汉代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价值观,汉代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与浪漫,这种审美观念在玉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极其充分地体现,神人骑鹿的造型自然流畅,充满灵动感与生命的活力,这展现汉代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汉代社会各种类型的玉器,它不单单是装饰品与摆件;还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它亦能体现拥有者的身份与地位;它更具有重要的礼仪与象征意义在其中;常用于祭祀、礼仪场合,如玉璧作为核心礼仪器具,多镂雕兽纹、鸟纹及吉祥语,象征神圣性与秩序感。

        这件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我对它第五次的认知与理解,它很有可能是汉代皇家成员或贵胄们,自己时常拿来凝视与把玩的珍品,还代表着这一类人所拥有的财富与地位,它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就会在一些重要的祭祀或礼仪活动中被使用,具有神圣的宗教意义。

        它的第四种之美是在于历史价值,是见证汉代文明的瑰宝。

        像这件汉代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我还认为它就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我又为什么要去下这个论断呢?!就是因为在我看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件玉器摆件,汉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它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它见证着汉代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各种玉器的制作技艺与使用,可以说达到一个高峰时期,像这件摆件的出现,能反映当时玉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和社会对玉器的重视程度。

        从文化的角度去看这件玉器摆件,它为我们后代子孙去了解汉代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与审美观念,提供一个极其重要的线索,通过研究这件摆件的造型与装饰,我们后代子孙就能很深入地去了解汉代人对神灵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从艺术的角度去看这件玉器摆件,它是汉代玉器艺术的杰出代表性物品之一,它所拥有的、精湛的工艺,以及独特的造型,对后世玉器的制作、发展与产生,是不需要多去言语些什么的,自然就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汉代的各种制玉技法中,就有:游丝毛雕、汉八刀、粗阴线、毛刀刻……自从汉代以后,不管是身处在何种朝代里面的人,有许多后世的各种玉雕作品,以及制玉工匠们,或多或少都会借鉴汉代玉器的造型与工艺,传承和发扬汉代玉器的艺术风格。

        如今的国人,只要是有机会去抚今追昔以后,千百年以来的黄土,始终都是掩不住的到底又会是什么啊?!它始终掩饰不住的就是--汉代时期的古人,对天界、祥瑞与通灵的一种想象与心向往之的情感,这件摆件的重量达到818克,也是有它的“一个精魂”在其中的,它的精魂仍沉沉地向后世诉说着这样的一段话,云:“所谓永恒的艺术,不仅是在与岁月的无声对话中,得以不朽与延续,更是在那些曾深爱其美的人的内心深处,留下始终都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我要第六次对它进行认知、理解与解读,这件汉代和田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悄然成为后代子孙好好去珍视收藏的现代护符--就是因为这件玉雕摆件,它的身上还盛满着美好愿望的精魂容器;它更是一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珍品;它不单单是中国古代玉雕工匠们,智慧与汗水下的一个结晶体;它更是汉代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见证者;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前进以后,我则认为像这件珍贵的摆件,还会继续散发着它的神秘魅力,为后人研究汉代历史与文化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后代子孙应珍惜并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在汉代玉人的刻刀之下,昆仑玉魄与楚汉魂魄,不单单是相融、融合在一起的,而且还给凿出一个永恒的飞升瞬间--仙人扶鹿首踏云而行,衣袂间是凝固的,它既是流风;它还是一个民族对超越生死的浪漫想象;它仿佛蕴藏着汉代人从宇宙深层结构中提炼出永恒呼吸的韵律;在玉沁斑驳处,大汉的呼吸仍在玉石上绵延……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汉满沁神人骑鹿摆件由朋友友情提供;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晚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