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哥书屋
“能够带走的名字就是军哥书屋了。”
铁路中间已经长出了小草,
是草绿苔青,但人流年年相续。
这是生硬的第14次推文,正文共1680字19图
预计阅览时长6分钟
关键词:三角道 地图 江湖
删繁入简,是一种扎实的生活
铁路在黄桷坪引出几条通往附近货场的支线,
这些支线在铁路四村的旁边形成了一个三岔口,
附近的区民亲切的称其为“三角道”,
军哥书屋就位于三角道旁。
▲黄桷坪不再轰鸣的铁路
▲看似漫不经心的院子,但所有小细节都是军哥亲手布置
▲书屋门口
军哥书屋里面有很多老物件,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刚进门那一墙的路牌和门牌,
牌上的很多地方经历了拆迁,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军哥得知有的地方要被拆了,他就会去那里捡这些牌子,捡一些老物件,
书屋里很多的东西都是军哥捡回来的。
▲这些废弃的牌子都是重庆记忆
因为空间限制,书屋里的书只是军哥所有藏书中的很小一部分,
军哥只收藏重庆方面的地图,除了作为重庆人他在获取这些书籍时的渠道更宽以外,还因为他热爱这片土地;
谈及收集地图之初,是因为军哥的“驴友”经历,
那时候地图不仅是他在外的实用工具,更是他能够带回家的旅游目的地,
于是军哥的收藏从地图到政区图,再到一些有岁月痕迹的古旧地图和精巧的手绘地图。
▲军哥书屋内部陈设
▲军哥自制的“军哥书屋”招牌
三角道、军哥书屋的名字看起来都是粗线条、直白简单的名字,
这让我想起,重庆地名里的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等等,
这些名字都是那么直白,但也都是粗中带细,是一种删繁入简的扎实,
正如“军哥书屋”暗含了军哥基于现在的远虑。
书屋既是军哥的精神王国,也是黄桷坪的又一个文化符号。
抗战时期为了修川黔公路,就是四川(重庆)到贵州的公路,就从海棠溪车站开始修建,当时周围一片并没有固定的地名,为了方便,就从海棠溪车站起,每一公里立一个牌子,海棠溪车站为起点,依次就是一公里、二公里一直到十二公里,其中四公里到九公里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基于此,30年前还有一段言子儿(重庆方言):
四公里报到,五公里参禅,六公里喘气,
七公里思泉,八公里岔路,九公里梯坎,十公里南温。
四公里报到:是调侃之语,因为四公里正处南山火葬场,人逝后都要到那里报到。
五公里参禅:五公里处有个香火旺盛的观音庙,人们都常在这里拜彿参禅。
六公里喘气:意是人到六公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只有翻过南山凉风丫,才能有店面,所以只有在此休息喘口气。
七公里思泉:到了七公里,就想鼓足劲,就要到重庆有名的南泉了。
八公里岔路:岔路口西走南泉,北走长江河,东走贵阳,但心中还目的还是南温泉。
九公里堤坎:实则到了堤埃,就到了南温泉美丽的外花溪河,堤坎就是南温泉代名词。十公里南温就不用细说了。
自然而然,烟火就钻入了古旧的书籍
▲我们到的时候,军哥正在准备午饭
▲炎炎夏日,军哥书屋的伞下会有许多喝茶的人
▲ 书屋的灯上挂着风味十足的腊肉
▲伸手够风铃的小女孩,不如等风来吧?
书卷气和烟火气并不是难以共存,
每天来军哥书屋只为吃一顿家常便饭的人不在少数,
有的专程而来却不见得能吃上,只得一句“明天请早”,
有的只是路过闻到饭菜香,便坐下来吃了两碗;
专家、学者为寻找某本市面上难以找到的书籍而来,
高考结束的学生坐在门前小院吃西瓜,谈话里憧憬着大学生活,
军哥书屋每日新鲜的烟火气钻入古旧的书籍,问候着南来北往、寻古觅今的旅人。
“找一下俄罗斯方块,我想和我爸爸打(俄罗斯方块)”,小女孩儿向军哥喊道,
“204!”,在厨房里忙碌的军哥大声回应。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军哥书屋里的老式游戏机,成年人玩的是回忆,小孩子玩的是新奇。
▲军哥书屋里的一些老物件
三角道文化不息
▲军哥书屋自制的明信片
川美的学生和老师在三角道举办铁路艺术节,表达他们对于三角道铁路文化的爱,
军哥书屋每周末会有电影放映,还有一些吉他手自发的到这里来演唱,
铁路周围还会有周末集市,
这一切现象都是根植于地方的文化,因为活水源头,而呈现出不竭的生命力。
军哥说,想了很多都不如“军哥书屋”,
因为能带走的名字就是这个了。
在废弃的铁路旁收集废弃的路牌、门牌和各种地图,是一件听起来很浪漫的事,
三角道拆迁后,带着“军哥书屋”在巴山渝水辗转,是一件听起来很江湖的事。
解锁更多空间
一家叫小松柏卖汉堡、精酿啤酒和烧烤的店
木木与夕:一个关于木头的梦
发酵是咖啡馆,也是精酿啤酒
真巧,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这个空间
当你进入一个空间,我希望你看到的更多
摄影:AHAN
文字编辑:生生
来一次直接的交流
打开公众号生硬ZEAL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