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名为LOW货,俞敏洪是也。封面上配了一张俞敏洪的照片,底下有一行小字:偏见是罪恶的开始。
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标题才是带有偏见的言论,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就知道罪恶开始了。通篇也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无非就是煽动情感,用富有偏见性的口吻把一个人妖魔化,如同过去水军黑崔永元那样。然后打着讨伐无道的口号,趁机建立情感教派。
乱世出英雄,也出枭雄,当然也会有像我这样的狗熊。每到混乱的年代,就有一批野心家打着大义的旗号,牟取自己的私利。表面上喊着替天行道,实际上做出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昔日打着屠龙旗号的英雄最终腐化成恶龙,然后又有新的英雄取代它,中国的封建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
所以古人看的开了,评价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时会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相比而言,现代社会的人就幸福太多了。虽然野心家用的套路比较老,但一样好用,比如今天的情感教派,趁着这件闹剧的风波还没结束,赶紧出来喊口号收买人心。
男女平等,请多给女性一些尊重,我是站在女性这边的!大义之所以能收买人心,就是因为听上去这话是为了我好,所以我觉得你是自己人。历史权谋法则就是:想要赢得人心,在道义上占上风,必须喊出有利于大家的口号,获得追随者的情感支持。
但实际上只是为了从你身上获得利益,情感教派之所存在的理由就是因为关注者,或者教众盲目充满偏见,只要这样你就会一直需要情感寄托。假如有一天你变得理性和公正,那么教派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需要让你感觉到自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我作为你们的代言人说些漂亮的口号,你继续关注我,我好继续从你身上获得利益。
《金瓶梅》中有这样一段剧情,蒋竹山求娶有钱的李瓶儿,入赘后说出这样的话:娘子如同学生重生父母,再生爹娘。听到这话的李瓶儿心里当然会感觉到失望,这个男人并没有多少骨气,婚前和婚后完全是两个表现,不过这也表现出一个事实。
没有真正的平等,如果男方没钱,一样会自觉低人一等,说出的话就是带有讨好的语气。平等都是争取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有钱了无论男女都会感觉高人一等。教主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自己有钱才是真的,说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鬼话,有时间不如多从关注者那里获取利益。
我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你帮助我转发文章,吸引更多的感情失意者,扩充这只带有偏见的教众队伍。以后银子我替你们收了,广告费拿到手软,经常帮你们诉苦,你们心里面求得安慰,大家一举两得再好不过了。
文章底下的评论大多是感情支持者,一致感谢这位看上去是为大家好的感情教主。我也试着客观的评论,但是没人回复我,留言自然无法被其他人看见。如同狂热的教派中只能出现一种声音,不合群的声音通通都会被剔除出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电影迷雾中的剧情,利用人们混乱的情感成为教主操纵他人)。
韩非子认为如果民众没有任何人发言,大家静悄悄的,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如果只有一种声音存在,例如传销的队伍中,不合群的要么被孤立,要么被淘汰出局,这样更不正常。能听到正反两种对立的声音时,这样才不至于存在太多的偏见和盲目。
因为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有人站出来为我们发言,所以才会被很多有心人利用。既然你不想自强自立,那么我继续愚骗你好了,让你从虚无的情感中得到满足,一如既往的怀有偏见,变得盲目。
那些表面上为你好,打着冠冕堂皇的道义旗号,用带有偏见的虚无情感,维持你现实生活的意见领袖,只是为了获取流量。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试着听对立两方不同的意见。
这个年代谁都会为金钱说话,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其他人死活。平等不是一句口号,既然你要求平等,就不要依赖任何所谓的英雄和代言人,内心独立自强。情感依赖于他人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平等,这就像小孩子被人误解回家找父母哭诉一样。
不求与人,反求于己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关系。因为我和你是平等的,不会依赖你的情感支持,所以也不需要情感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