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 --《恶意》
朱之文出身于山东菏泽的一个农村,原本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原本2012年的他和全村的大多数农民一样,年收入仅有5000元,后来靠着自身的歌唱才华夺得了星光大道的冠军,又登上春晚,原本是个草根逆袭的结局,但悲剧的点在于朴实的他周围有一群正在游历人间的“魔鬼”。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无数的新鲜信息透过方寸屏幕涌入农村人的脑中,早就让朴实的农村变了样。
知道在视频平台最受欢迎的题材是什么吗?是三农。
那个踹朱之文大门的墨镜男嗅到了藏在流量中的金钱气息,看不起踏踏实实经营一亩三分地带来的收入,幻想着靠踹门火一把,周围举着手机的人也没有一个想过去阻止这件事,因为他们早就认同了墨镜男的想法,他们也在想,凭什么朱之文能火?一个以前把地让给媳妇耕种的懒汉,就凭吼那几嗓子还翻了身了?那好,你那么火,我也要凭我的不要脸火一把。
视频的结尾,面对这样一群不知廉耻的人,原本以为他会像他媳妇一样生气的怒吼,甚至动手,但是他没有,只是带着些许抱歉的苦笑,走出大门,表示不跟踹门的人一般见识,周围人的手机此时高高举起,就像文明开化之前的原始人想用树枝获取桃子一样。
接着就有自称“粉丝”的人争相前来与他合影,“粉丝”一个个想要在镜头前表现出最美的笑容,而朱之文的尝试配合镜头的笑容却也让人心疼,这是排练过千遍万遍的才能如此熟练。
恶之花绽放的土地就是善良的坟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凡是受过孔孟文化熏陶的孩子都能理解的浅显的道理,然而他们活了大半辈子却不懂。
这不禁让人想起东野圭吾的《恶意》,文中的主角看到儿时的好友,成为知名的作家,一股难以抑制的恶意促使他杀人,篡改作品,让大众以为自己是好友的代笔,获得大家赞美同时污蔑给过他巨大帮助的好友。他们就像主角那样恶的纯粹,恶的自私。
在这次踹门事件之前,他们就以实际行动教会人们“恶”字的写法。以德报怨硬生生地被他们反向的修改。
朱之文刚出名的那段时间,第一时间并没有拿钱去买房买车,而是拿出了一笔钱给村里人修路,村里也给他立了个碑,把路命名为“之文路”,但是感激这个词在坏人口中嚼不了多久,就有人嫌他修的路太短,太窄,太少,对村内的交通没什么显著的改善,甚至有人直接将路碑弄碎,表示抗议;
现在朱之文大门口贴了张纸,上面居然是村委会想让他带领全村人开公司;
朱之文怕村里的人影响儿子的生活,就打算去城里给儿子买房却被阻止,只因为全村人觉得是村子把朱之文捧出来的,他应该把这些钱拿出来分给大家。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有人靠着拍朱之文积累了上百万的粉丝,获得了60万的收益;
还有之前农村支教的女大学生却被性骚扰的事情,她们去支教就是为了改变农村这种落后的风气,不让将来的一代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有人在这里就会愤怒的问我:你家里上辈子不是农村人吗?为什么要污蔑他们?
这不仅让我沉思,难道承认某部分人在思想上落后愚昧就那么难吗,有时候淳朴和恶意就在一念之间,这次踹门时间真真切切的让人感受到:
不是农村变了,是时代变了。
农村正陷入矛盾,是逐渐提升的物质财富和贫瘠的精神财富之间的矛盾。
在广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像墨镜男一样的人,精神世界无限缺乏,只是瞅见了流量带来的财富,就像垂死的旅行者在沙漠中看到了仙人掌,顾不得针刺,只想贪婪的分得一点汁液。
我不会瞧不起靠低俗换取眼球,毕竟每个人都是要生活的,但让我恶心的是单纯靠做恶来获得关注的做法。当原罪在这个时代被放大,总有一角照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