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览
体验产品:唱吧IOS客户端
软件版本:V6.5.5
设备型号:iPhone5
操作系统:IOS 8.3
体验时间:2015.8.2 – 2015.8.8
二、信息架构图
三、产品体验
l.视觉体验
1.对于演唱完毕可以评分的伴奏,导唱应该可开可关,而不是作为小窗口弹出来,中断演唱(就像KTV里的开原唱一样)。另外,导唱声音不应该加入录制。
2.当歌曲录制完毕之后,上传歌曲就算用WIFI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不应该限制用户等待上传的这段时间。
3.一般排行榜里都是陌生人,所以应该把作品名字放在人昵称上面,毕竟人点进来听歌,听到适合的才会加人。
4.在包房K歌秀模式下,当包房里排麦的时候,如果麦序变化了,在麦序区看到的还是原来的顺序(到下一个人演唱或者有新加入的人)。这是不对的,应该实时更新。
5.“我的唱吧”这个版块层次太深,一共有三层。我们暂不去质疑前两层的安排,但最内层是动态、作品这些东西,需要用户点三次才能进入着实不合理。很多功能(如下图所示)甚至有些重复,完全可以放在同一页面。通过标签页的形式分看。
另外,就“我的唱吧”这个页面,到了后期如果动态的分类多了,可以像微博一样,做一个点击才弹出的筛选菜单。
lI.功能体验
1.伴奏和演唱
#伴奏的歌词不准#
在我体验之前,就有很多用户反映:伴奏的歌词的出现时间不准;有的伴奏干脆就没有歌词。在目前唱吧的产品模式下,这个问题似乎无法解决。因为唱吧的伴奏是用户自行上传的,为伴奏加入歌词也是用户自己的事。
在产品创立之初,可能唱吧更多的考虑是:
1)全部官方推出工作量太大,效率太低。而用户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自行上传,不受监管,便于快速扩展伴奏库。
2)唱吧的初始用户是一批爱唱歌,甚至有点发烧友意味的人,所以他们对于自己上传自己制作伴奏的热情较高,因此对自己上传伴奏的不方便耐受度较高。
3)创业公司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虑得更多的是先把产品推出来,做到基本可用。所以歌词准不准,体验好不好这种进一步需求考虑的不够。
唱吧试图用对伴奏评分、以及官方推荐的方式让用户能看到较好的伴奏。这对于一些热门歌曲效果还算可以,但对一些稍微不那么热门的歌曲就不尽如人意了。而且,就我发现,评分高的伴奏依然普遍具有伴奏歌词不准的情况。
过了创业的初始阶段,唱吧已经有2.6亿用户了。如果依然以用户自行长传伴奏为主导的话,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会越来越多,且同一首歌的不同伴奏会越来越多,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一首歌完全不需要有这么多伴奏,而且大部分伴奏还都是低质量伴奏,这会造成很大的冗余。
2)唱吧的用户越来越多了。然而,唱吧目前主攻的方向不再是那些带有发烧友性质的爱唱歌之人,而是将受众拓展到普通用户,而他们对于自行上传伴奏的耐受度和低质量伴奏的耐受度都不高,且这个问题会随着用户规模的变大和越来越多普通用户的流入而被放大。
3)伴奏的版权问题。一来唱吧越做越大,树大招风。二来国内影视、音乐行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话题越来越敏感。另外,这个问题随着伴奏越来越多会越来越难处理。
解决方案
1)数量和质量需要把控(唱吧官方介入伴奏:用户伴奏上传需经过系统质量考核,但这个考核不可太久;最好由官方自己和歌手或其经纪公司商讨伴奏的事情)。
2)版权(唱吧、唱片公司、艺人需要商谈协议,甚至可以据此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基于伴奏的打分系统不准#
进一步,基于一个庞大的、质量有很大瑕疵的伴奏库所做出来的歌曲打分系统,所给出的分数,其真实性、准确性又有多少,用户不会不清楚。这样就导致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玩儿的东西,到现在很多用户会因为打分系统不准而放弃分享(晒成绩),要分享也是录音存本地之后再分享,而不是晒成绩,这就让打分系统失去了意义,同时也极大减弱了人们的分享欲望。
虽然这两个问题对初期的唱吧不构成威胁,因为那时唱吧更多考虑可用而不是用得爽,甚至因为打分系统的摸瞎,导致很多新用户会有自己唱的还可以的假象。但假象总有一天会被揭穿,随着唱吧的发展,人们逐渐也知道了这个打分系统只是在打酱油,这个问题在从前并不是高优先级问题,但也许现在是时候好好考虑了。
另外,唱吧还有两个比较麻烦问题:
1)唱吧里,伴奏播放时,就算你没有演唱,识别你声音的小三角很多时候也会随节奏一起上下运动,并在没有演唱的时候莫名奇妙地为你打分(这还是建立在环境绝对安静的情况下),就目前实验的结果来看分数会在超过全国25~35%的人之间,甚至最高还达到了50%。
2)如果跟着伴奏的音调和节拍,故意把词唱错,分数也会很高。系统并不能判断用户唱的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打分系统就更加形同虚设。
第二点确实要求过于严格了一些,因为这不只是唱吧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难题,即如何判断用户唱的是否正确,这就需要强大的语音识别系统。第一,就目前的语音识别系统,想完全做到可能比较困难。第二,如果想要实现,用户上传的伴奏必须以另外的形式特殊处理。第三,对于现阶段的唱吧来说,这个问题不应该作为优先处理项。但之所以提出,一来是现在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很快,二来唱吧往后发展这个问题将成为完善其打分系统不可忽略的问题。
解决方案
1)首先要优化前一个问题,即把伴奏问题处理好。
2)在第一条的基础上,优化声音识别系统,优化歌曲打分系统,提升技术竞争力。
#细节性问题#
1)有的歌(不在少数,比如走钢索的人、当我想你的时候)前奏过短,让人不好掌握何时开始唱,有点突然。这类歌曲可以智能的延时一下,如果用户不需要,或者当他/她对歌曲熟悉时,取消就行。
2)歌曲应该支持降调,这样能唱的观众更多。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流入,而其唱功不强,可以唱的歌不多,尤其一般人的音域不宽,很多歌曲为他们设置了无形的门槛。而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用户自己可以制作伴奏,但你指望普通用户为自己搞伴奏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支持降调对他们来说是好选择。但这样一来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果允许降调,那如何保证打分公平?至于解决方案是降调之后单独另算,还是降调减分,这个仍需通过实验与考证。
3)有的人不想唱完全部的歌,中途中断应有淡出,否则会非常突然。
4)录歌的时候应该可以允许暂停。
2.合唱模式
#唱歌时,没有明确提示怎么合唱#
现在唱吧对于哪一句该合唱在唱歌界面上的提示,在MV模式下是有的。但是,在非MV模式中是没有的。只有在录这首歌时发起合唱者的文字提示,这是不可接受的。
第一,发起合唱者可能描述不准、可能说错。第二,用户可能来不及看这个提示,也可能看了但记不住这个文字提示。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不知道用户不知道哪句该唱哪句不该唱,会导致作品混乱,不断返工,时间一长自然失去兴趣。
解决方案
1)有些伴奏质量不高,甚至都没有歌词,根本不谈合唱,所以伴奏问题要先解决好。
2)将已经运用到MV模式中的合唱提示技术运用到非MV模式中,提升技术竞争力。
#晒默契只是个幌子#
首先,晒默契本质上是希望将唱吧的内容通过分享的方式传递到社交网络,从而吸引更多人进入这里,让更多人知道唱吧。
实际上,在唱吧里与人合唱,无论和谁合唱都是配合默契,只不过配合默契这个意思会在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里选。从短期来讲,这么处理是有好处的。对于用户,因为合唱的人看到自己和对方配合默契,传出去至少不难看,也就不排斥往外分享。对于唱吧,外面的用户看到分享觉得合唱模式有意思,可能就更容易进入唱吧。
在产品初期确实如此,可往后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呢?越来越多的人分享这个合唱到社交网络,还未进入的用户就会发现,怎么他们分享的合唱全是配合默契,此时就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另外,新用户进入唱吧玩合唱模式发现怎么都是配合默契也会有这种感觉。
一开始觉得合唱好新鲜,后来发现合唱唱成什么样都没什么区别,都是合作默契,也渐渐地就是去了兴趣,大家都知道晒默契只是个幌子。所以说唱吧在这一点上仅仅做到了基本可用,而没有延续性,无法真正黏住用户。
解决方案:可以尝试把唱歌打分运用在合唱模式里,称为默契值或者默契度(在唱歌时看两者得分与合唱部分得分),晒默契,是晒这个默契度。
#合唱可以作为社交的一种手段#
1)合唱就是促进唱吧用户互动的一种方法,他们不再是封闭自我的。可以据此增加一个更方便的“关注”手段,比如合唱结束,觉得和这个人比较对胃口,正好也在保存录音,在保存录音的时候就可以弹出其头像,下方有按钮可以点击关注,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
2)人总是会腻的,总和普通人合唱也没什么意思。现在唱吧越来越发展壮大,甚至可以力邀明星一起玩儿合唱。对于明星来讲,这是个自我营销和歌迷互动的手段;对歌迷来说能和偶像合唱是个乐事;对于第三方商家,甚至还可以据此策划幕后的线上线下活动。艺人、歌迷、商家都可以把唱吧当做一个平台,各取所需。这完全可以成为未来歌手和歌迷互动的一个手段。比如把前面说的默契度加进来,合唱默契度拍前几名可以和偶像亲密互动,或者赠送什么演唱会/发布会/签售会门票之类的。
3)合唱模式对于新用户来说,甚至都很难被知道,录好了歌到最终想要分享的时候才有弹出菜单显示可以“以此发起合唱”。
3.包房K歌秀
#包房合唱可以增加互动#
现有的唱吧包房只能排麦唱歌,而缺少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真正互动。要知道,唱吧的愿景就是做手机KTV,而现实中KTV包房本来就可以有朋友之间的合唱。一个人进入包房,只是等着唱歌,自己不唱的时候就只能听着,这样气氛暖不起来。而合唱则是一个增加互动的有效方法。
解决方案:合唱发起方法:1)可由用户在包房内发起合唱;2)选到相同歌曲的用户可以自发邀请对方合并为演唱;3)由管理员邀请合并为合唱。
#线上线下包房的不同之处#
1)线上包房,更为开放。不仅可以设置私密包房模拟现实中的包房,也可以有公开包房。这就意味你将会面对不只是现实中的朋友,还可以是唱吧粉丝、唱吧好友、陌生人。
2)线上包房不受地域限制,随时拿起手机就能玩儿。但如果没有WIFI,流量消耗就不小。所以包流量包是个很聪明的举动。
3)在线上包房中,人们不可能像现实中一样交流自如。因为要保证拿麦的人的声音不受干扰,所以其他人只能发送文本、表情、礼物。
4)包房K歌秀,摆脱了像微博一样对关注的人的崇拜与跟随,而开启了粉丝间真正的互动。你们不仅仅在相互关注对方做的事,还在包房里形成了互动。
5)对于公开包房,如果一个包房人太多,排麦排到自己就要很久。比如你前面有20个人,一个人3分钟就是一个小时,大多数人是不可能一直呆在那里的,而且公开包房彼此大部分是陌生人,很难为了没什么干系的人等那么久。所以包房人数上限不宜过大,不然用户积极性会下降。
4.社区的疲软
和微信、微博这类具有明显平台性质的社交网络产品不同。唱吧的切入点是垂直且狭窄的,即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唱歌。所以如果仅仅把微信、微博上那一套关于社交的东西不做修改就搬到唱吧来,指望达到社区的效果,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因:
1)你在唱吧上能讨论和分享的东西是很有限的,所以你不能指望你的朋友圈像微博、微信那样生产出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内容。
2)唱吧的社区是附着于其核心业务“唱歌”上的,所以除了传统的聊天方式,必须有适应其核心业务的用户互动方式。这其中也体现了唱吧社区和微信、微博社交的不同,即以一个生活场景切入,来联系用户。
总之,用传统的社交网络的思维方式去优化唱吧的体验是极其错误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诸如包房K歌秀这之类的社交衍生产品出来以前,唱吧的社区完完全全没有给人社区的感觉,感觉社交功能只是打酱油的。
解决方案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唱吧可以是一种娱乐方式。我们总喜欢说玩儿微信,那如果是玩儿唱吧呢?唱吧的愿景是做手机上的KTV,那如果在手机上唱KTV是一种玩儿的方法?唱吧的包房K歌秀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另外,前面我也提到了和明星的互动,唱吧可以成为用户、明星、商家的平台。
5.浅谈唱吧的O2O
其实,提到KTV的O2O,我是表示怀疑的。唱吧现在和麦颂KTV合作想要做KTV的O2O。让唱吧上你的好友、粉丝,甚至陌生人一起到线下活动,这应该属于陌生人社交的范畴。
然而,从文化里、骨子里主张低调、含蓄、内敛且相对比较怕生的大多数中国人真的能适应陌生人社交吗,况且是在陌生人前展现自己的歌喉?进一步,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流入唱吧之后,唱得不好的人肯定是大多数,他们会玩的开心吗?另外,就目前唱吧的互动情况来看,大多数人恐怕不会有多少粉丝和好友。就算有,彼此之间也尚未建立情感联系,而关系的确立仅仅基于唱得好不好听,有没有被吸引。那么歌友们见面之后,在唱歌的时候肯定伴有交谈,深入了解之后究竟是嫌弃更多,还是开始真正的朋友更多?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调研的问题,现在谁都无法准确的下一个定论,说KTV的O2O一定火或者一定不火。
四、唱吧的竞品
虽然,目前看起来唱吧是竞品中较为成熟的,但不得不说它仍然是需要打磨的,尤其在伴奏质量和一些交互细节方面。
#天籁K歌值得唱吧学习的地方#
天籁K歌虽然不如唱吧全面、成熟、具有可持续性,但其界面的简洁干练、贴心的交互、伴奏的质量与细节是唱吧可以学习的。
交互的贴心:
1)歌曲伴奏可以下载了再选择任意时间演唱,而不是像唱吧一样要下载歌曲,必须点演唱进入歌曲演唱环节。
2)歌曲打分时不是像唱吧一样用一个记录音准的小三角图标,而是为歌词每个字都准备了一个音准条,用户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演唱情况。
3)歌曲演唱环节更贴心,允许暂停。完成录音的操作更加简洁。
4)排麦列表做的更合理,麦序会实时更新,而不像唱吧必须退出麦序列表再进入。
伴奏的质量与细节:
1)唱吧允许所有用户上传伴奏,并出现了一首歌下一大堆伴奏的情况。前面也说到过,随着公司的发展,从版权和伴奏质量来说,这是十分有隐患的。不过,现阶段也没有必要完全禁止伴奏的上传,唱吧可以像天籁K歌一样,加大伴奏质量的监督审核力度,严格要求伴奏格式,在伴奏列表中只出现高质量伴奏。
2)唱吧不允许降调,这就导致很多歌,或者说大部分歌普通用户唱不好或者唱不了,也从另一个方面刺激了一部分发烧友去自己制作降调伴奏,从而间接增加了伴奏的冗余度。虽然,天籁K歌的降调做得也不算很好,不过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