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正骨技术治疗介绍系列:杂病之一
不自主点头摇颈,一般会就诊神经内科,诊断一般会是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抽动障碍、多眨眼、手足抽动症等等。不同的医生,不同的科室,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所以我直接用症状来说事,以便病友更直观了解。
案例一般情况:
王某,男性,身高180cm,体重90kg,2005年4月出生,浙江普陀人氏。
简要病史:
因不自主点头、摇颈动作两月余就诊。
检查:颈椎不自主向右侧转动,每分钟5-6次,伴不自主头向前伸和不自主眨眼,触诊颈椎曲度变直,枕褱枢偏歪,颈椎序列不正。
治疗前后x线:治疗前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右侧小于左侧
治疗三周后张口位x光片显示枢椎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对称
治疗方案:
方案:抻松前后路软组织,纵横路和上路撤力,重点纠正褱椎和枢椎间横向错位,纠正颈椎曲度及序列不正情况。一天一次,每周五次手法治疗,结合经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一天一次。
结果:
治疗一次,点头摇颈次数明显减少
治疗一周,点头摇颈偶有出现
两周后症状不在出现,三周出院。
出院时复查x线,褱枢椎横向错位纠正,颈椎曲度变直依然。
跟患儿家长沟通,强调平时姿势的维持,对疾病恢复、稳定和是否复发上的重要性。
两年后电话随访,患儿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症状,已被省少年体校录取,前景可期。
分析:
不自主点头、摇颈动作,临床上很多疾病都有出现,有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抽动障碍,还可以同时有面肌抽动、肢体抽动,甚至喊叫等全身和精神表现,绝大多数就诊于神经内科,治疗方法除了服药以外,多个疗程的经乳突脑功能电刺激是常用手段,部分患者能慢慢缓解,由于过程较长,需长期服药和治疗,影响了学习和精神发育。
本例患儿11岁,病程只有两月余,是学校老师上课时发现的。联想到患儿180cm的身高,上课时正常坐姿肯定会比前面学生高出不少,是老师眼前最醒目的一位,老师提问,如果不会回答,往往会避免与老师目光接触,尽量趴低上身,把头颅藏到前排同学的身后,颈椎会。。。
柔性正骨技术发现有颈椎枕褱枢错移位情况,并认为错移位可以导致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张力和初长度不对称、不平衡,可能是导致抽动的原因,同时猜测颈椎曲度和序列的改变,可能影响脊髓以及经颈椎间隙发出的耳大神经、枕大、枕小神经等各脊神经分支的功能,从而产生不同症状。
说明: 虽然柔性正骨技术处理的都是骨与和其连接的软组织,调整其相互关系,为了方便整理,我把第一诊断是骨科就诊的疾病归类到骨科疾病,其它各科就诊的归为杂病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