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禅”一词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意思。封禅是一种祭祀仪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神衹的一种活动,其中在泰山举行的封禅仪式最多。据《史记》记载,秦朝以前有72位皇帝在泰山进行过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成了帝王的旷世大典;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善;明清两代,虽然不叫封禅,帝王们也礼祀泰山,或派遣官员代为祭祀,或亲自登山拜祭。
那么,帝王们为什么选择泰山封禅,而不是其他高山呢?
第一,泰山为黄河下游地区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化和山北的龙山文化充分说明泰山一带是在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灾,在他们心里泰山是他们生活的地理依托,他们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产生敬畏,泰山渐渐被人们神化;第二,古人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不足,认为一切都是天地日月所赐,从而产生神秘崇拜。泰山居住着太吴少吴部落,其“吴”字既是天上有日的含义,太昊少吴也被尊为太阳神。为让天更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敬仰和祈祷,高山是最佳的选择,由于当时的人们活动范围有限,在他们的活动区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
所以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地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要借泰山的名气了,久而久之使泰山祭天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十分重视的大事之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带随行万余人到泰山下东方设坛,举行一次封礼祭天。坛宽1丈2尺,高9尺,下埋玉牒书,设坛三层,四周为青、赤、白、黑、黄五帝坛,杀白鹿、猪、白牦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带所产的一茅三脊草为神籍,以五色土益杂封,满山放置奇兽珍禽,以示祥瑞。
封禅大典每朝每代皆有不同,但相同的一点是规模浩大。宋真宗封泰山仅仪仗就有1600人,山脚至山顶两步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