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接一个全新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习风格与去年的班级完全不同,去年的学生比较安静,喜欢静静地思考问题,而今年的学生则比较活跃,尤其几个男生,急性子,有的时候,不等老师讲完,就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老师在讲台“大讲”,他或他们在下面“小讲”。特别是在练习课讲解习题的时候,这种情况简直就是“痛苦”。还有一两个同学,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老师说着上半句,他就在座位上喊下半句,有的时候,还故意说一些题外话,引同学发笑,真令人头疼。针对此种情况,我采取了果断措施:
一、 明确要求,严格要求。
在对其他教师讲课的观察与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种现象有时候是老师的原因造成的,有的老师喜欢及时发言的同学,还有的老师喜欢故意说上半句,让学生接下半句,所以造成有的同学养成了不举手就说话,接老师话茬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会中明确上课的要求:教师在讲的时候,学生的任务是认真倾听,你在认真听的过程中,可以思考,老师讲的内容是不是与我想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可以进一步思考,谁的更正确,或者说,我可以有什么补充或者提出什么问题呢?这样边听边思考,有助于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倾听与思考的能力。
二、 教师少讲,学生多讲。
针对一部分同学喜欢发言,喜欢表现自己的现状,我改变有些时候教师“一言堂”的状况,而是引导学生充分自学,然后让学生来“讲课”。先从最简单的入手,在讲解试卷或习题的时候,让一个同学代替老师讲解,并要求在讲解的过程中说出“为什么?”即这个题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这种类型的题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在语文阅读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以“交流”代替“讲解”,以“碰撞”替代“答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我给学生列出自学提纲,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查字词典,上网搜集资料(班内多媒体),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课本上写得满满的,写不开的就在课本上贴“便条”。第二节课,交流读书收获,学生一个个站起来,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如安说:“我想,树桩不会太伤心,反而会安慰小鸟说,明年会再长出新的小树,几年后,还会有一株大树来陪伴你的。”蕊说:“我觉得小鸟还会想,没关系,树,虽然你现在变成了灯火,可是你为人们带来了光明,你还是我最棒的好朋友啊!”琳说:“树,你现在变成了灯火,我还是一样喜欢你,我们还是好朋友。”……这些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没有学生深入的自读自悟是无法得来的。在交流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智慧得到碰撞,教师只在最关键处进行点拨,或者在学生思考遇到瓶颈的时候,进行引导,在学生自主“交流”“碰撞”的课堂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 及时鼓励,养成习惯。
当那几个爱说话的学生安静下来之后,我不时对他们提出表扬,有些时候,他们只是太爱表现自己,而急于发言,我就让他们在举手之后第一个发言,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并与其约法三章:不思考不发言,不举手不说话,举手之后大胆说。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发言的欲望,又让他们养成了先思考再发言的好习惯。在他们举手说出自己的意见后,我总要及时鼓励与表扬,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比如树(自言自语最严重的一个)在回答问题后,我表扬他:“今天这节课,树变得安静了,他一直在认真思考并积极举手,他的表现值得全班同学学习。”这样,在不断的要求与鼓励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举手的习惯已经初步养成。
也许,很多老师喜欢热闹的课堂,我却喜欢认真倾听,深入思考的学生。我认为,想要学习有所得,要先从学会倾听开始。当学会倾听之后,学习才会发生。同学们,请学会倾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