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父亲,议家教
常晓敬/文
如果说我的生活是一串珍珠项链的话,那么,父亲就是串起这条项链的那一根线。它看起来是那么不起眼,少了它却不成串。
辞旧迎新似乎就在一瞬间,鞭炮声持续了两天,随即一切都变得格外安静。接着便是陆陆续续的务工者远离家乡,辞母离子地踏上了征程。孩子们哭闹了,老人们黯然神伤了。家,在一片彼此安慰声中回到了以往的冷清。
父亲因为弟弟、弟妹的远行郁郁寡欢了两日病情加重了。后来,我说计划今年的暑假我要去深圳一趟,这个暑假要给自己释放压力,做一个真正在路上的人。父亲言语中阻止了我。我明白,他真的成为了曾经的我们。
我的故事里何尝不全是属于您的影子?还记得吗?您唯一打了我那一次,虽然您总是否认,说从来没打过我一下。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学,忘记了自己犯了什么错,您一巴掌打在我的背上,我气不过哭闹着不跟您和妈妈过了,要去找奶奶过。您说,我的性格怎么这样厉害?小小年纪就记仇。但是,真正让我伤心的是那一年在北京,因为您反对我谈的对象,而我一直不听您苦口婆心的劝说,您一气之下打了自己一巴掌。每当想起那一幕我都心痛的流泪,亲爱的爸爸,我怎么那样倔强?怎么会让您如此心伤?
还记得么?小时候的竹扇子坏掉之后,您用两边比较宽的竹片给我和弟弟每人做成了一个精致的饺子叉,让我格外爱惜。您通晓木匠,精懂建筑,您的手工活总是让左邻右舍称赞,您的人品得到村村落落好评。但,小时候女儿哪里懂这些。
是参加工作了,我才渐渐地读懂了父亲这本书。您无形中影响着我,因此,我励志要找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伴侣。不仅在生活中给予我温暖教导,更是我人生的指明灯。
从小到大,您是我的政治课老师。您总是大道理小道理的给我们讲,讲到现在似乎您都没有讲够。所以,每当我遇到疑惑便求助于您,因为我不知道除了您还有谁能帮我解决难题,直到现在我还存有这样的依赖性。
你还是我们的礼仪老师。童年时期饭桌上您把两根筷子摆成“十”字,我们四口人您分了四等份,每个人的筷子只能夹自己面前的饭菜,不许筷子满盘子飞。每次盛饭,第一碗饭是长辈的,小孩子不许端。因此,渐渐的我和弟弟守规矩了,大人不上桌,我们不吃饭,摆好碗筷,放好凳子,等着人都到齐。初中时流行喇叭裤,您不喜欢让我们穿。后来牛津裤紧紧束着腿,我一上身试镜,您摇头不让买。毕业照跟男生合影,您不允许。您说,女孩子就该规规矩矩的。然而,在着装上我总是和您唱对台戏,跟风流行元素,也常常看您对我衣着评价的冷脸色。
您和妈妈没有对我们说过一句怎样孝顺老人,但是您们的身教远远超越了言传,从小看着您们怎样对待奶奶,让我养成了习惯,只要家里改善生活、逢年过节,我不再用妈妈指点就把好吃的给奶奶送去。
初中那一次晚自习放学,从小就冻手脚的我回到家,您用双手捂热我冰凉的双脚,温暖了女儿心田。那一年,我用双手给奶奶洗脚,温暖了奶奶的心房。当我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时,当我常常谈起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当我说起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时,不由感叹:父亲,您才是我人生路上的启蒙老师呀!您给了我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也给了我人生中最完整的家庭教育!
今年过年弟弟承接了您当年的角色,“起五更”时他在院中点起大雷炮来叫醒没有起床的我们,妈妈还是那个忙碌着祭拜神灵的任务。拜完众神,弟弟端起碗对灶爷请饭,是弟妹的一句话让我忽然想起,原来这么多年您初一端起的碗筷是端起了一种习俗、一种礼节。
流光容易把人抛,过去的事情在这两年里却越发清晰地忆起。我已出嫁两年,却越发离不开这个家。离不开的不只是一种牵挂,还有一种故乡的味道。淡淡农乡味,切切故乡情。有爸妈才是家,才有年的味道,才具备了过年的意义。过的是圆,过的是暖,过的是爱。
父亲这座山看似倒下了,然而,内心里那座山越发耸立挺拔。没有您,哪有我。没有您,哪有家。您就是那一根看似普通却少了不行的线,您所做的一切事情,付出的每一份爱都是那一颗颗珍珠,是您,串起了我人生中一条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