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主动性,妈妈首先要分清问题所有权,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
即谁拥有问题的所有权,因为只有拥有者才能解决问题。其次要把学习、作业等属于孩子的任务还给孩子,并和孩子制定学习时间表,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
如何判断哪些任务/问题属于儿子,哪些任务/问题属于妈妈?
戈尔登博士(Thomas Gordon) 根据父母与孩子的需求区分问题所有权:
1.如果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则问题是孩子的。
2.如果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他的行为也没有干扰到父母,因此,双方都没有问题。
3.如果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他的行为干扰了父母,此时是父母的问题。
4.如果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危及孩子的安全,则是父母的问题。
5.孩子与父母的需求有所冲突和矛盾,产生亲子纠纷有待调解,则亲子双方需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问题属于孩子,父母需视情形决定处理办法,是“积极倾听”协助“解决问题”,还是用“自然的行为结果”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进而体验行为结果。
如果是父母的问题,首先应该用“我的信息”表达父母的感受,效果不明显时,进一步用“合理的行为结果”让孩子进行有限度的选择,从行为结果的体验中学习到负责任的态度。
问题所有权判断的标准很简单,遇到与孩子有关的问题,父母要问自己:
1.这个问题是否干扰到我(父母)的生活?
2.这个问题是否对孩子或他人有危险?
如果您对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应该由孩子来负责,比如孩子有一顿饭不吃、孩子挑食、孩子起床慢、孩子不收拾房间等;如果您的任意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个问题就是应该由父母来负责任的,比如孩子过马路不走人行道、孩子玩火、孩子使用工具后不放回原处等。
孩子不写作业,妈妈为什么生气?这里就涉及问题的根源,即“写作业”这件事应该由谁来负责任,换句话说,谁是事件的直接执行者。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提问,我们知道孩子不写作业没有干扰到父母的生活,对孩子和他人也没有危险,这个问题是孩子的,应该由孩子来负责任。
妈妈生气,表明妈妈承担了应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妈妈不可能自己去写作业,孩子没有学会主动完成作业的能力),而且孩子因被控制而生气、逆反,争取权利的欲望萌芽。只是他现在没有妈妈力气大,只能屈服。试想,如果他再长大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