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和冷漠是自由的象征。
这个观点不一定会被人接受。
但是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先聊自由。
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人人趋之如骛,喜欢讨论的问题。但经常听到“身在在江湖,没办法。”
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所谓世外高人,都会退隐江湖,但往往因为某事或某人重出江湖,或被牵连其中。
“没办法”,只好重新踏入江湖。
这个“没办法”
就是人情,欲望。
很多人和鸡汤文,都叫你“处理好人际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却忽视了自己!
一个连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的人,其他的还谈什么?
还有就是迷失在无尽的欲望之中。苦苦挣扎。
口腹之欲,
快感之欲,
虚荣之欲。
正是因为“没办法”。所以永远的失去自由。
但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别人造成的。
以为是被现在的工作拖累,经常听到“裸辞”“跳槽”。
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发表了很多长篇小说,而且很受欢迎。但一直没有辞掉邮局的工作;
卡夫卡,算是神经质的天才,但也是一直在邮局工作,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职位。
他们理解的自由,就是规律的工作。包括写小说。(村上春树,海明威都是自律很强的人。)
所以,自由,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能安静的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人会变得自私,而且世界仿佛只剩下自己。这样才能静心。
举个例子,你本来做好一天的计划,但是有很久不见的朋友过来。你不得不中断你的工作。刚送走朋友,又另外朋友打来电话,和你聊他的家长里短,你不仅要听,还要认真的听,然后给一些他绝对不会采纳的意见。
好了,一个上午没了。计划还有很多没完成。
你还不能发脾气或者直接挂掉电话。
思考,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
老好人的结果,就是积极参与别人的生活,然后把自己弄得一团糟。
物质社会发展到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有句流行的话,“只有拼命努力,才能留在原地。”可见竞争的激烈。)
因此时间和精力消耗就变得很重要,很多人上班路上啃面包,公交车上还在办公,或者经常熬夜。
这样再有人打扰的话,时间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我们经常用愤怒表达我们的不满。
但儒家要我们克制。(很多老祖宗的观点都要我们这样做。)
尤其是控制愤怒。
愤怒是宣泄情绪的有效手段。
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为什么不能愤怒?
受到不公正待遇,为什么不能愤怒?
别人无理的打扰,为什么不能愤怒?
我在想为什么会提出“克制愤怒”这个概念。比如说你被人打,一般人都会劝你克制,甚至像孔子说的,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要伸出右脸,让他打。
为什么?
这样大家就相安无事。
但你就受委屈。
受点委屈算什么?打你的人会有天报应。
这是什么混账逻辑?!
冷漠的表现就是,自扫门前雪。
这有什么问题?
最后一整条街不也干净了吗?
为什么你非要等着别人来扫你家门前雪。
每个人都成为对自己的负责的个体。不是很好的结果吗?
正好符合“老死不相往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观点。
现实中,我们过分的强调“道德,精神文明”这些很空泛的概念。
当然,这些标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能说不正确。
因为,人作为群居动物,是需要规矩的,那么除了“道德,精神”这些,还有“法律”。法派的观点,就是不诛心,人性恶。
你没犯法就行。你脑袋里面想犯法,只要没实践,我管不着!
这对于治理社会来说,当然是比较先进的手段。
很多人希望法律不要太严厉,变得温和。(主要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厉。)
就像很对人赞成美国禁枪,但其实真的这样做了,就变成歹徒持枪,抢劫手无寸铁的百姓。
整个社会真的能靠“感情”来治理吗?
个人冷漠,可以自由的安排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不留情的砍掉不愿做的事。)
真这样做,那么极可能取得比较大成功。
或者获得更多的智慧。
有了智慧,就学会思考,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对一小部分懒惰的人冷漠,就是节约时间和精力,做更多的事。
从而创造或者发明牛逼的理论或者先进的设备。不是更大的“善”“热情”吗?
比如木心,海明威,卡夫卡,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屠呦呦等。这些人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写作和研究上面。而没有在路边扶老太太过马路,没有在酒肉朋友中寻找友谊。(尤其中国的屠呦呦,研究青霉素,拯救无数非洲儿童,你会说她不社交?不借钱给亲戚?为人自私冷漠?)
因此做出伟大的成绩,青史留名!
我们不需要“虚伪的克制”和“伪善”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说的,追求“真实”、“静坐听雨”感受自然,感受环境,思考自然,思考你和周围的人的关系。
我想这是最大的“善”。我们的环境才会真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