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除架》:站在人生边上回忆青春

公元759年,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关中发生饥荒,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带领家人向西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已是秋天,杜甫在朋友的接济下,暂时在秦州安顿下来,并且亲身参与到了劳作之中。在这期间,他写下了《除架》一诗,原文如下: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用柴木搭建的瓜架已显衰颓败落,瓠瓜的叶子逐渐稀疏。深秋时节,草木凋零,瓜架上的藤蔓已显得稀疏零落,瓠瓜的叶子也已衰颓。于是,诗人需要清除衰颓的瓠瓜藤蔓,收起搭建瓜架的柴木,以待来年再用。这一联的上句总写瓜架的状态,以“零落”一词暗示出季节,下句从细节入手,写瓠叶在深秋时的状态,由整体到局部,结构严谨。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幸运的是白色的瓠瓜花凋谢之后结出瓠瓜,我心甘情愿地除去尚呈青色的藤蔓。在拆除瓜架的时候,诗人的心情是欣慰的。因为,瓠瓜的叶子虽然已经衰败,但瓠瓜已经结出了果实,使人们获得了丰收。从这个意义上讲,瓠瓜的藤蔓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接近了生命的终点,做到了有始有终,这符合诗人所追求的“功成身退”的理想,所以,诗人心甘情愿地扯掉藤蔓,拆除瓜架。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秋虫的鸣叫声还没有散去,深秋的鸟雀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呢?诗人完成拆除瓜架的工作之后,听到秋虫的依旧在鸣唱,在瓜架拆除之后,秋虫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却不知道;而常常飞来的鸟雀却不见了踪影,不知道鸟雀们对拆除瓜架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诗人永远不知道秋虫和鸟雀们的看法,他只是借秋虫和鸟雀抒发自己的感慨,随着时序的变化,万物的枯荣聚散令人目不暇接,怎能不感到悲伤呢?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秋冬之交,万物已呈现出零落荒芜的样子,人的一生也曾有青春年少的时候。诗人望着深秋时节一派零落荒芜的景象,心生无限感慨,人生何曾不是这样?也有春夏秋冬。只是,时光如梭,世事变幻,倏忽之间,就已到中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往回望,那美好的青春时代已渐行渐远。看着眼前之景,诗人生出人生始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青年时代,诗人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他希望能有机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命运却和诗人开了一个玩笑,人到中年,身体和精力开始走下坡路,诗人再回望当年的理想,渐渐觉得变得遥不可及,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除架》(唐·杜甫)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莫摘花的诗词情怀阅读 492评论 0 9
  • 除架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
    非夷非惠阅读 604评论 0 4
  • 真正的幸运 除架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
    非夷非惠阅读 213评论 0 3
  • 除架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
    非夷非惠阅读 747评论 2 3
  • 陆游诗集(T1) 塔子矶 塔子矶前艇子横,一窗秋月为谁明?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
    汉唐雄风阅读 4,274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