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架》(唐·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期间,我试着教儿子几首古诗,除了“聊赠一枝春”之外,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杜甫的诗。
杜甫这个人吧,给人的感觉老气横秋的,他这一生,仿佛没有多少开心事,醒着、睡着、走着、停着,都有操不完的心,发不完的愁,让人无端的跟着他怅惘。
别人写朋友相逢,是“把酒话桑麻”,是“相逢意气为君饮”,是“两人对酌山花开”,杜甫写与朋友相逢,是要么感慨“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要么就是“落花时节又逢君”,说不出的沧海桑田,道不尽的辛酸无奈。
在这个动辄就被警告“要让孩子快乐”的今天,这样的杜甫,实在不适合小孩子来读!
但是,越读他的诗,就越觉得老杜可亲。“在中国的诗人里,杜甫的感情是最正常的,而且是最合乎伦理道德的一个人,他对于他的妻子、儿女、兄弟、朋友都有一份很深厚的感情。”
想妻儿时他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挂念兄弟时他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关心朋友时他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也许他真的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每当他仰望天空时,从没忘记过脚下的土地。
春天来时,他能看到深红浅红的桃花,听到润物无声的喜雨;秋风过处,路边的菊花、双飞的燕子也能引起他的遐思。
他关心国家、心系家人、牵挂朋友,也关注身边的一切生命。没有自命清高,也没有目下无尘。
他真的是一个很接地气、很真实的人,与我们一点也不“隔”。
杜甫后半生飘零,流落各地,没有官职,喝的是浊酒,吃的是粗菜,甚至自己种菜,《除架》就是写这些事。杜甫在家里搭了一个架子,种蔬菜瓜豆,架子是用一根一根的木头搭的,植物爬上去,结了果实一串串垂下来。在初秋之际,那瓠瓜的架子已然零落,到了该拆除的时候了。
我能想象这个场景的。我家在农村,小时候,很多邻居都会用粗木棍在家里搭瓜架,架下种菜种瓜,等到夏天,瓜藤顺着木棍攀爬,一直盘满整座木架,不久,那一个个可爱的丝瓜啦、葫芦啦就探出脑袋来,而地上的冬瓜、南瓜也一天天变大。
杜甫是一个很有感情的人,不管是一匹马,一只鸡,一朵花,一场雨,还是一个搭瓠瓜的架子,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
“束薪已零落”,薪就是搭架子的木棍,零落,就是已经把捆在一起的木棍架子一根一根拆了。“瓠叶转萧疏”,到了秋天,树叶飘落,瓠瓜的叶子也不可幸免凋零。由此,瓜的一生,就结束了。从种下到发芽,从开花到结果,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它的生命已经是一个满圆。人也一样,没有遗憾了,该做的都做了,给经历的都经历了,看开了,也看淡了。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当年该开的花都开过了,还幸运地结了果实。完成了一生的使命后,这些枝叶也都不需要了,可以剪去了。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瓜架虽然拆除了,它遗留的痕迹依然引起杜甫很多感情和思念——在瓜架底下还有蟋蟀的叫声,晚上的麻雀原本有时会落在架上,只是现在已经没有架了。
“寒事今牢落”,天冷了,一切事情该结束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对瓜来说,它结束在该结束的时候,但是它结束时有了果实。所以,它实在想问一句:人生亦有初。一个人的一生,你原来有过什么愿望吗?它结了什么果实没有?
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人都有一个开始,但是很少有人能把这一生好好地完成。
看了杜甫这首诗,我真的很惭愧,很多次,我是那么隆重地开始,却又那么潦草地收梢!回望我的花,每一朵竟都开得那么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