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看到一二线城市便利店在经历2014年之前的惨淡经营后快速扩张的报道,中间也讲述了扩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地方便利店市场份额占据过多,市场深耕已久。其实,本土地方品牌也有自身的软肋和不足。
一,管理不够规范。地方便利店无论加盟还是直营,主要的管理人员多来源于本地,基层员工更是如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便利店在管理上会局限于地方。缺少竞争对手的环境也使得店铺在管理思路上不够积极和创新。
二,品种相对较少。地方便利店自身物流能力有限,无法做到从全国范围采购货品,相对外来品牌,货品种类不够多样。
三,购物环境有差异。地方便利店也承担着周边居民菜市场的职能,这就会对面积不大的超市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购物环境。
四,消费人群老化,功能有待提升。地方便利店主要消费群多为中老年人,在货品购买上多追求实惠,柴米油盐是其主要购买产品,无法从利润上带来较大提升。空间有限,房租水电成本等开销都要求店铺在有限空间内最大化提升利润,这种情况下年轻消费群体的购买人数就成为关键,他们有消费能力,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其他因素都会忽略。外来便利店除了在购物环境上相对优越,还不断提供休息区,手机支付等多种额外功能与便利吸引年轻消费人群,获得更高收益。
即便如此,受地方保护主义、消费理念以及门店开支影响,要想打开三四线城市市场,外来便利店还要继续摸索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