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1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也算是稍稍还了一点儿时所欠的阅读债,也终于可以在别人下次讲起《围城》时,不用尴尬附和,插不上话了,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但起码知道了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
每次看到这样的好作品,我都会不由地惊叹,作者是怎样用文字为读者搭建出这么清晰的一个个画面的,只要看到文字,作者所描述的场景就会像是电影一样闪过脑海,包括每一个人的表情和仪态都闪现在眼前,你就像一个看不见身体的灵魂,静静地站在他们中间,看着他们表演,或哭或笑或沮丧或兴奋,那场景都一一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每次在惊叹之余,都会佩服的不行不行。
钱钟书先生这本著作的分量自不必说,看了钱先生的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婚后吵架的部分。
婚前,他们一同乘船去云南的三闾大学教书,这一路上柔嘉给鸿渐的印象都是柔柔弱弱、知书达理的小姐形象,柔嘉对鸿渐的印象并没有明说,但柔嘉对鸿渐的好感是比鸿渐早的。
说起来,他们的结合是有些仓促的,至少对鸿渐来说是这样的,他们的结合更重要的催化剂是陆子潇,因为有他对孙柔嘉强烈的追求,才激起了鸿渐心中莫名的嫉妒,也因为他的关系,才有了鸿渐对柔嘉仓促的求婚,和二人的订婚。
当两个人真正确定关系后,鸿嘉才发现原来柔嘉也有任性、坏脾气的一面,从前相敬如宾的两个人,几乎是从确定关系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争吵。
我印象最深的是,柔嘉和鸿渐的家人互相对彼此的看法。
柔嘉觉得方家的父母古板、思想老旧,两个弟媳不好对付,孩子吵闹,一大家子挤在一起乱哄哄的。
鸿渐的父母觉得柔嘉对祖宗只鞠躬而未行跪拜礼,对自己也没有行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的跪拜礼而觉得她没有家教和礼貌。
两亲家也互相鄙视,谁也不满意谁,都嫌对方不阔。
在回到上海的日子里,柔嘉提起鸿渐的家人,都是你们家怎么怎么了,好多次的家庭聚会都借故不去,鸿渐的父母也总是话中有话地提醒柔嘉没有照顾好鸿渐,不该出去工作。总而言之,双方的眼里充满着对彼此的挑剔和瞧不上。
看到这儿,我不禁在想到底该怎样处理婆媳关系呢?也想到前不久与闺蜜的聊天。
燕儿已经结婚三年了,春节聚餐的时候,她跟我们说,她已经跟婆家闹开了,已经将家分开了,年后就要筹划盖新房,她说:“三年了,终于算是有个结果了。”
燕儿的婆家就在我们村上,她的老公是我们的小学同学,他老公还有个哥哥,燕儿嫁过去之后一直都是跟她们一起住的,可能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都是会比较多的。
我们问燕儿事情的经过,燕儿说:“有一天,我听到我婆婆在背后骂我,而且家里的很多开销都是我们出的,我大哥和嫂子基本都不会管,那一天跟老公吵架,砸了结婚照,赌气回到娘家,要跟我老公离婚,后来他们拗不过我,就同意了分家。”
听燕儿讲述完事情的经过,我愣愣地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这之前,燕儿也跟我们讲了另一件事,她说中秋节的时候她回娘家住了几天,回娘家之前,婆婆跟她说的好好的,等她回来的那天,会将她屋里的炕烧好,这样等她和孩子回来了就可以睡在热炕上了。
但是等她从娘家回来的时候,炕是早上才烧好的,还有些潮湿,婆婆让她收拾另外的房间和孩子将就一晚,她很生气地跟老公嘟囔,而老公却因为自己说了他妈的不好,而责怪她,一气之下她将自己床上铺的所有东西都扔到了地上,随后摔门而出,这件事最后以他老公的道歉而结束。
同样的,听燕儿讲这件事时,我依然是词穷的无法说出一个字,我不知道是该说燕儿的不对还是婆家人的不对。
我愣愣地想,我也是有兄弟的人,如果有一天我兄弟的媳妇这样对我爸妈,我一定会跟她干到底的,因为作为女儿,我真的不可能让别人这样对我的父母。
很多次我都想问燕儿一句,“如果你嫂子这样对你爸妈,你会怎么想?”可是,好多次话到嘴边我都没有问出口。
因为我也是女儿,同样的我也是女孩儿,将来我也要离开自己的家,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生活,到那时,如果我遇到跟燕儿同样的问题,我会如何做呢?
讲到最后,燕儿对我们说:“对于娘家,我已经是个亲戚了,那儿已不是我的家了,对于婆家,我是个外人,那里也不是我的家,我能做的就是和老公孩子建立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所以我必须要为自己争取。”
听到她讲这话的时候,心里不免生出一股伤感,生而为女人,确实不容易,从你出嫁离开娘家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独自去面对这世界给你的所有挑战和刁难,从此没有人可以让你依靠。
她又说:“我们都是有嫂子的人,不论家里有什么矛盾,总觉得自己妈妈是对的,但我现在不这样想了,我现在觉得所有的事都是有两面的。”
是啊,生活中有这么的矛盾,只不过是我们所占的角度不同罢了,如果我们能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很多的矛盾都不会发生了。
燕儿并不是一个很苛刻很计较的人,她一直都是一个乐观的姑娘,也一直是我们大家的开心果,自从结婚后,她也一直对婆家大哥的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她也一直用她的方式孝顺着公婆,可是她也是被爹妈宝贝出来的孩子,她也会有她的脾气。
她的公婆我也见过,也不是一个很苛刻的人,不然怎么会教出两个非常孝顺、懂事的儿子。
能发生这么多的事儿,更多的是双方观念的不同,如果能够多站在彼此的角度想想,这些事儿也就不会算事了。
要想有好儿媳,得先成为好公婆,这句话反过来也可以说,要想有好公婆,得先成为好儿媳。好,是彼此交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