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漫谈]
火遍世界的火锅
火锅的发明可能是因为大家等不及食物熟了再上桌,那就连锅一起端上来吧(玩笑话)!
火锅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的包容度,没有火锅装不下的食材,无论是高档的雪花肥牛、海鲜,还是廉价的豆腐小菜,亦或是丑陋的动物内脏……进了火锅就都是美味!
火锅是最平等的“社会”,没有大厨挥汗如雨地煎炒烹炸,没有服务员殷勤周到地布菜斟酒,任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全都面对着沸腾的火锅边操作边进食。
中国菜闻名世界,但中国菜的烹饪绝技在于厨师对于食材调料火候的感觉和把握,而这感觉和把握却是标准化的最大障碍。而火锅却意外地获得了标准化。火锅最大的特点是不必依赖于某位大厨的手艺,火锅店改变了饭馆以名厨为号召力的单一经营模式,而靠食材的新鲜、调料的丰富、服务的快捷周到以及环境的洁净优雅热烈而吸引食客。
吃火锅使每个人都变成厨师,调料味道的偏好、食材老嫩的掌握全由食客自己作主!而围炉聚餐的热烈氛围,更是其它就餐形式不能比拟的。
中国这么大,好吃的火锅这么多,让我们就来盘点下中国各地的火锅。
北京铜锅涮肉
在老北京,火锅其实不叫火锅,应该叫涮羊肉。用的是紫铜挂锡的铜火锅,紫铜导热快,锅也就开的快,省火省时。再配上炭火,加热的温度更高,速度更快。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而锅底呢,老北京没那么讲究火锅底料,通常两三段葱白、几个姜片、红枣和枸杞加上白开水就够了,吃的是涮肉的原汁原味。而羊肉分为羊上脑、磨档、大小三叉,尤以“上脑”和“三叉”为上品。一盘手切羊肉,盘子立起来羊肉不掉才视为好羊肉!
东北酸菜火锅
跟南方一年四季都能吃火锅不同,东北人吃酸菜火锅多在冬天。火锅的主料是酸菜、白肉和血肠,汤底是骨汤和海鲜,酸菜锅开胃爽口,汤鲜味美。在东北白雪皑皑的世界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想想都让人向往东北豪爽的生活。
川渝火锅
在外地人眼里,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都统称“麻辣火锅”。其实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是不同的。首先是锅底用的油!重庆人认为,牛油和清油决定了这火锅的归属。重庆火锅,辣得荡气回肠,麻得勾魂摄魄。而四川火锅喜欢用清油作为锅底,吃起来没有重庆火锅那么燥,为了祛火,还会在锅底里面还加些中药。四川火锅更喜欢花椒而不是辣椒,同样喜欢吃辣,四川火锅却更在意火锅的香。
贵州酸汤鱼火锅
据说,去过贵州旅游的人,一定都会吃过酸汤鱼火锅。在贵州有句民谚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
贵州酸汤鱼是一道菜品,后来酸汤鱼到了北上广,就慢慢演变成了酸汤鱼火锅。制作原料主要有鲜活鱼、番茄、白醋等,美味可口,一种酸酸的感觉。汁浓味鲜,鱼肉细嫩,民族风味。吃的时候,记得在下鱼之前先喝上一碗原味酸汤,感受一下那满满的番茄天然酸味,保证能驱散你一天劳累与困顿。同时,鱼肉不要涮太久,要趁鱼肉还鲜嫩的时候赶快吃掉。
云南野生菌火锅
云南的美食很多,但不到当地吃不到的,必是云南野生菌火锅。云南因为气候温和湿润,盛产各种鲜嫩的野生菌,所以冬天几乎吃不到,那种鲜嫩的野生菌只能在当季吃到!
野生菌有微毒,所以下锅后要煮15到20分钟才能吃,否则有可能中毒。野生菌本身就是肉,鸡枞的鲜美能与鸡肉相媲美,青头菌成熟时还会散发出牛肉干的香气,还有那鲜得令人怀疑人生的菌汤,你一筷子吃到健康,绝对的养生首选。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火锅侧重于涮牛肉,一个是讲究新鲜不冷冻,现杀现切;另一个是用细分口感和味道来区隔牛肉的各个部位。潮汕牛肉火锅涮牛肉的方法,有个口诀是“七上八下”,一般涮几秒就可以吃了。这非常符合心急的吃客。相比三花踺、五花趾,最想吃的真的是胸口朥这个部位,虽然有些人觉得腻,但是真的太香了!吃完之后,再放炸腐竹,吸收了饱满汤汁的炸腐竹,简直就是南方火锅之光。
澳门豆捞火锅
“豆捞”源于澳门,由于澳门海产品丰富,所以将当地盛产的海产品加工后置于锅中涮煮以求口感变化,这种吃法的海鲜,肉质鲜嫩无比、汤汁清甜不油腻。而“豆捞”二字取自“都捞”的谐音,寓意不仅捞得锅中的丸、滑、海鲜,更能捞得到财气和运气。
菊花火锅
菊花火锅又称菊花暖锅,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汉族传统名肴。其实这道菜就是加了菊花做火锅汤底。据说菊花火锅盛行于晚清宫廷,相传这道菜极度受慈禧太后喜欢。这道火锅就是取菊花瓣净洗,撕成茬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汤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
现在,约饭吃火锅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交方式,火锅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热度,已经超过了所有热门菜系。
火锅文化的诞生和传承,起源于原始的食物加工手段。作为青铜器代表性的鼎、簋、尊等应该是火锅文化的最早雏形。说起火锅,过去只把它当做一种餐饮现象,但当一种现象变一种普遍认同时,它就成了文化习俗,就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我们希望中国火锅可以最真实地代表中国味道、中国温度、中国形象和中国精神,去温暖全世界。
惠灵顿雅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