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为逻辑思维而生,为你而来 (一)对集体发热送医报道的判断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袭而至,瞬间打乱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脚步。过去,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期通常固定是在3月份召开,而2020年,因疫情原因,全国两会推迟召开。由于湖北和武汉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4月8日凌晨,终于等来激动人心的时刻,武汉全面解封,随后,全国疫情也日趋稳定。4月29日,各大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召开,全国政协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召开。

5月18日下午,手机推送各大新闻网站报道,昨日(5月17日),工商银行总行数十人发烧,已经连夜安排进行核酸检测排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卫健委通报了33人集中发热有关情况,经专家组研判,已排除新冠肺炎病例,多数患者自述发热与近期使用中央空调有关,初步确定为共同暴露因素导致的集体性发热,病原体初步判断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那天,我刚好与几个人在一起,大家看到这个手机推送的信息时,有人马上就说,一定是新冠疫情,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所以瞒报谎报。我说,这不敢的,对方说,怎么不敢,就是敢。

为什么有人这么说呢,我想原因可能是大家过去看到或听到一些地方政府瞒报谎报虚报等情况,也看到一些官员说话不实的案例,全国政府官员众多,官员水平参差不齐是自然现象,一个官员讲话,有些时候,只代表个人的观点和水平,并不能代表政府的观点和水平。假如,一个市政府的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一个会议,会议刚刚结束,很多工作人员,包括卫健委副主任等人也在场,这时,下属前来请示,说刚收到一份传真,说是某地发生疫情,需要我市指派一些医护人员协助,我们协助多少人合适,副秘书长说,我们支持30个人吧,大家听到了,就认为本市要支持30个人。请问,副秘书长一定就可以代表市政府吗?如果正职的秘书长认为需要40个人呢?接着分管副市长认为只需20个人呢?还有可能分管的副市长觉得毕竟是跨省份支援,还是请示市长吧,市长说,怎么样也得40个人吧,假如市长当天下午正好去省里参加会议,会后在离开会场时,刚好省长走在身边,市长说我们准备派40个人支援,省长说,你们作为一个大市,能否多支持一些人员,支援60个人,怎么样,这样我们省其他较弱的城市,就少去一些人。次日通知说,本市支援60个医护人员,卫健委的一个工作人员惊讶了,说昨天卫健委副主任参加市政府会议,说是30个人,今天怎么就变成60个人呢?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任何一个官员的观点,都不一定就能代表政府,官员也是人,有些时候,讲的话只代表个人。在一个政府中,真正拥有拍板权的人讲的话,也许能代表这个政府,或是某个官员,他的观点无伤大雅,更高层领导尊重或支持其观点,最后也能代表政府,或是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事项,那当然代表政府。而这些,都有前提,就是上级机关支持,如果上级机关认为不妥而反对,最终这个观点也代表不了当地政府。这与各个公司情况一样,公司某个人讲的话,不一定能代表公司,哪怕是公司中层经理,公司副总经理,他们讲的话,有时也一样不能代表公司。

我工作的单位,曾经有类似情况,新调来的一个分管领导非常严厉,有次他安排一个工作,某下属在执行时,被“一把手”看到,“一把手”提出不同观点,该下属不敢同意,担心如果不按照分管领导观点执行,事后被分管领导批评,毕竟分管领导太有主见太过严厉。后来,分管领导得知此事,专门在会议中强调,当他的观点与“一把手”不一致时,大家不用请示,坚决按照“一把手”的要求予以执行。

所以,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官员讲话有不实、不妥之处,我们不能予以放大,错误认为政府缺失诚信,因为某个官员有时只代表其个人及个人水平,并不能代表政府和政府信用。所以,作为官员,要提升自身水平和素质,在工作中,要本着公平、公正、诚实、诚信的原则,不夸大、不欺骗,因为在大众眼里,你就是代表政府。而作为我们大众,在无法改变现状时,怎么办呢,要擦亮双眼,提升自己的鉴别力和识别力,知道一个官员的观点,什么时候代表政府,什么时候可能只是代表其个人观点。我通常判断标准是,其所言所谈,如果合规合情合逻辑,有据有节有道理,可操作、可执行、可落地,而且在落实之后,有利于总体工作朝着有利有益的方向发展,那么,他的观点可能可以代表政府,因为,更高层领导会支持其观点,最后可能可以落实落地,那自然最终就代表了政府。否则,其观点有可能被更高层领导否定,或是与更高层领导观点不一致,更高层领导发表自己观点,或是因不能落实落地成了空谈,最终自然代表不了政府。也就是说,越是高层领导的观点,越是能代表政府观点。

我们一起回过头,看看上文说的工商银行总行33人集中发热事件,这是重大新闻,疫情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没有人会在大家紧盯的情况下弄虚作假,因为新冠疫情具有强传染性,如果是如此多的33个人感染新冠,有人很可能在潜伏期,过几天陆续发病,新闻将继续报道多少人住院,最终骗不了大家,还落个极大影响政府诚信的结果,类似的事情,政府是不会隐瞒的。而且,个别国家本就无中生有,说我们国家在武汉疫情初期信息不透明,如果这次瞒报,就给了他们机会大做文章,说我们政府在众目睽睽尚且欺骗,更不用说武汉疫情初始阶段。当前,疫情防控是全国性大事,越是大事,高层越是重视,通常情况下,越是高层,水平越高,视野也越宽广,而且承压能力也越强,所以,地方政府不敢瞒报,而高层不会因为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而选择瞒报,因为最后必然隐瞒不住。而且,现在自媒体很发达,33个人的背后,是众多家人和亲朋好友,若有人将真相发在网上,必然引发舆情,最终只会添乱。

这样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就是如实报道,如果真是新冠疫情,错误做法有两种,一是公开报道这33个人是其他病因造成集中发热送医,即选择瞒报,二是根本就不报道这33个人集中发热送医的事件。不报道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掩盖不了,而瞒报的做法更是错误,性质更为严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只能在不报道和瞒报二者之间做选择,官方会选择不报道,而不会选择更为错误的瞒报,因此既然选择公开报道,只会如实报道。

几天之后,各方信息显示,工商银行总行工作人员在大楼内正常上班,大楼并没有封控管控,因为如果是疫情,防疫责任在那个时候重于泰山,大楼必封控无疑,而且后来各方情况也证明我对33个人集体发热送医,并非新冠疫情的判断是正确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