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深圳蛇口的一个小礼堂里,任正非坐在用几张桌子搭成的主席台上,哽咽地说了一句,我们终于活下来了。说完,他泣不成声,双手不断地抹着泪水。台下是一张张只有他一半年纪的年轻面孔,也是当时华为的所有员工,大概不到300人。
这是华为的1992年年终总结大会,会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了雷厉风行的硬汉任正非最柔软的一面。
创业前,任正非曾在南油集团打工,当时他请老总把旗下的一家公司交给他来管理,但是老总没有允许。80年代中国的电话还没有普及,但人们对电话的需求逐步扩大,特别是生意人。而一部固定电话要打通,它的核心就是交换机,于是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吸引了任正非的注意。
任正非又向老总申请成立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发组,这一次,老总同意了,拨款100万元研发费用。但是,任正非带领的项目研发却失败了。
当过兵的任正非不是知难而退的人,于是他向老总申请再研究一年。这一次,老总还是同意了,并追加了200万,但是项目又失败了。
无奈,任正非只能辞职。40不惑,却职场失意,任正非心中滋味万千。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1987年10月,在深圳一个杂草丛生的两间简易房里华为诞生了,任正非和他的合伙人以21000元开启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那时中国的通信市场非常乱,史称“七国八制”,也就是日本nec和富士通、美国朗讯、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和法国阿尔卡特八家产品共同瓜分了中国市场。
七国八制肆虐中华大地,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想起了封建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场景,他怒火迸发,中华大地岂容如此悲剧再次上演!于是,在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后,任正非毅然放弃高利润,暂时无风险的代理计划,决定自己研发交换机。
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他以军人的姿态在商场上保家卫国。当时国人要装一部电话,初装费是5000元,而且还需要排队甚至送礼才可以装上。
在南油工业区的大楼里,任正非和同事们准备大干一场。他们租了十多间仓库作为研发办公室,用砖头垒起墙,隔开一些单间,就是员工的宿舍。因为没有窗户,所以阳光也很少,人们干起活来没日没夜。
从贴牌生产的第一款产品,BH01到自主研发的BH03,从没有核心的研发力量只能靠服务取胜,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厂,华为在条件艰苦、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破釜沉舟,取得了背水一战的胜利,迈出了创业之路上关键的一步。
然而,就在华为人认为自己能够单独开发出通信产品,美好的未来即将来临时,1992年1月我国掀起了一场房地产的狂潮。
许多商业大佬都禁不住诱惑,就连一贯主张想好了再做的柳传志也投资地产,后来又不得不改变计划,将投资的地产作为自己的南方生产基地。而任正非并没有为暂时的利益所动,就像他当年毅然放弃代理交换机一样,他始终专注于自主开发,带领华为在充满未知风险的研发路上披荆斩棘。
因为BH03基本上还是照着别人的东西做出来的,为了不黔驴技穷,任正非便积极寻求技术合作,广招贤才。当时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郭平到华为参观,一眼就被任正非的企业家抱负所拿下,第二年就成了华为第二款自主产品研发的项目经理。
郭平到华为以后,不仅是技术担当,也深得任正非的精髓—广招贤才,他把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的人才郑宝用推荐到华为。郑宝用的到来,开辟了华为新的技术道路。
华为很快推出了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一台机可以带48个用户,在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郑宝用带领下研发的户用交换机系列产品,在1992年给华为带来超过一亿元年总产值。
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开始占领市场,声名鹊起,于是,在年终大会上出现了开篇任正非泣不成声的一幕。
不惑之年和年龄只有他一半的年轻人一起奔波在一线生产上,为了企业的生存,什么都干过,为了企业的生存,什么委屈都承受过。几张单人床外加泡沫纸板的床垫,就是所有人的住所。人们以此为家,不知阴雨,不分昼夜,累了抽烟,病了吃药,困了就趴在桌上或地铺上睡一会儿。回想那段艰苦的创业日子,任正非怎能不泪流满面。
那时,任正非相信,只要公司能生存下去,每个人都将拥有美好的未来,于是他对员工说,你们以后买房子要选阳台大的朝南的房子,以后可以用来晒分到的钱。如今,华为像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用它的狼性精神征服世界,任正非兑现了他的承诺。
尼采说,“在强毅而能负载的精神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重要的重负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华为,中华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