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这些能力是否能持续培养且不中断
父母的关心、重视
和有原则地督促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态度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关键在于成人。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一些生活能力长大自然就会了,于是现阶段的一切生活琐事,父母皆可代劳。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表示:“做父母的应当明了自己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小孩生活,帮助小孩自立,以及帮助小孩学习做人。成人不当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示范
孩子对生活自理的处理态度和父母的价值观有关,这些价值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意愿与期望。前苏联教育家说:“我们和孩子一起劳动,这就是我们家庭中的全部教育。在日常生活劳动中,父母的态度、技巧是最好的教导。”
一是父母的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种无形的耳濡目染对孩子影响最深
二是引导性的示范,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或会做,这些生活技巧需要父母的清楚示范和引导。
例如:示范洗碗的时候,要先教孩子如何洗,然后和孩子一起洗,最后让孩子自己洗。若孩子做得不理想,父母可以给孩子提示,但不要过于干涉。
方法
教孩子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急于让孩子做超过他们能力的事情,而且要使用一些方法让他们容易学会,轻松完成。例如:把要做的事情转化为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引导孩子观察别人的步骤、方法;为孩子准备适合的工具,使他容易操作;用渐进的方法增加困难度,把一个动作分几次教;和同伴一起进行;经常赞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好的方法会使孩子更乐意学习,更乐意为自己和别人服务。
规范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自立自强、懂得生活,那就应及早帮助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而规范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桥梁。在设立规范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能力和理解力,实施起来才会有效果。规范的内容应包括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安全感;同时要建立各种行为标准,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要如何做。
参与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切忌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练习、施行。因此,父母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合适的工具和空间。环境的配合是决定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
在此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则更加重要,包括规范的制定、行为标准的建立等。一方面,父母的参与是对孩子表示尊重和爱;另一方面,父母的参与会让孩子更加积极地进行活动,并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鼓励。在孩子学习各种基本动作或技巧时,挫折是难免的,由新鲜转为疲乏也是难免的。成人的鼓励与参与,能够激励孩子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