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兢,在她主编的《零岁起步》一书中提到:“早期阅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是拿来吃的,书是拿来玩的,书是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工具,是能带来快乐的东西。”
这段话验证了我的感受。亲子阅读一般被人认为是陪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如果孩子愿意与我们一起读下去,我觉得可以无限延长这个时间。
偶尔读些垃圾书,没什么大不了
女儿进入小学之后,已经不满足于我给她的选择,而是常常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遇到一个大麻烦,就是如何让孩子与流行读物保持距离。
曾有一段时间,我精心挑选过的书,在家里堆了几天,女儿动都不动,只读自己买的书。那些被我看做“浅文本”的流行读物,她一整套一整套地买,一整天一整天地读,我想制止,但还是忍住了。
就此事,我曾专门向著名阅读推广人袁晓峰老师请教,老师的回答是:不必制止,就像我们有时吃腻了大餐,要吃一顿麦当劳,虽然吃的是垃圾食品,但害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麦当劳,等她自己有了零用钱,也会想方设法去尝尝垃圾食品的味道,不如让她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接受了袁老师的建议,同时做了一点点保留。
有些超出我“底线”的书,我鲜明地亮出态度:“这种书你可以借着看、或者到书店读,我不反对,但我不同意你把它们买回家。”2015年,我曾有幸去台东拜访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台东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林文宝老师。
在他的书柜里,我竟然发现当初自己不愿意让女儿读的那些书。我惊讶地问林文宝老师:“您也读这些书?”
林文宝老师非常豁达:“为什么不可以呢?只有看了才知道它们哪儿不好嘛。”“那孩子读这些书呢?”“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啊。”
林文宝老师告诉我,他最痛恨家长或老师一下子就逼孩子读经典。对于儿童阅读,最重要是让孩子找到适合他看的书,这需要过程。教育孩子一定要给他信心,帮助他成长,而不是一下子塞给孩子你认为最有营养的东西。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直到今天,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仍然做不到。
大概半年后,女儿对于曾经无比迷恋的流行读物,好像吃饱了一样,突然没了胃口,随之回到一个有选择、有价值判断的阅读轨道上来。
如今回想当初,自己没有粗暴地进行制止是对的。有些时候,家长做的越多,孩子反弹越大,不如学“大禹治水”,疏导加引导,比纯粹的勒令制止要好得多。
仅以我女儿为例,我觉得孩子偶尔读些垃圾书,的确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表现。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孩子才会逐渐建立起个人判断,懂得阅读也要有所选择。
反复阅读带孩子走进阅读本质
想读书时,应该能立刻拿到一本书网上曾经流传一组照片,大意是说“如果给孩子这样一个阅读空间,他一定会爱上阅读”。
曾有朋友想来参观女儿的读书环境,汗颜的是,我家确实没有一个固定的读书角。除了书柜,客厅的茶几、卧室的床上、餐厅的柜子上、甚至小凳子上、枕头底下……到处都散落着书。
关于阅读环境的营造,我的建议只有一条,那就是——孩子想读书的时候,应该能立刻拿到一本书。客厅或孩子经常活动的房间,可以设置小书架;卧室床边最好有床头灯,睡前阅读更能增进阅读的能力。
在女儿心里,读书就像吃饭、睡觉那么平常,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书不需要态度严肃、一本正经,而是件很随意、很放松的事。
或许家里的阅读环境太“乱”了,女儿经常会在同一时间段,同时读好几本书。
她读书的特点一是快,二是喜欢反复阅读。一本书,她可以一天读完,也可以连续读几年。她读过的书,我基本都保留在家中,主要是为了给她创造反复阅读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