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南起金陵东路,北抵外白渡桥,大约1.5公里。一幢幢巍峨的大楼,汇聚了自1843年至1937年间西方最流行的建筑式样,总体来说以复古主义的建筑为主,整体建筑轮廓给人以庄重、厚实、壮观的节奏感,犹如一首建筑的乐曲徜徉在黄浦江边,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整个外滩建筑群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
1. 1843~1855年的初创期,这一时期的建筑布局大多以仿形于欧洲府邸的通用形式为主,一般为两层建筑。例如英国驻沪领事署仿造的就是东印度的样式;
2. 1855~1908年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外国洋行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外滩的交通位置优越,地价水涨船高,建筑也从两层楼涨到了三层楼,这一时期很多建筑后来陆续都有所翻造,留存至今的主要有华胜大厦(中山东路15号,曾为航天局)。
3. 1909~1937年的繁盛期,这一时期由于受世界“现代主义”建筑潮流的影响,建筑进一步向高层发展,如皇家总会(东风饭店)、汇丰银行大楼(解放后曾为上海市政府,现为浦东发展银行)等。
今天我们就从中山东一路1号开始逛逛几幢有意思的建筑吧。
中山东一路1号,亚细亚大楼。折衷主义建筑,罗马石拱券门和巴洛克双柱式支撑是其特色。该楼建于1916年。该楼几易其主,解放前曾为亚细亚石油公司所有,解放后曾为冶金设计院。现为久事国际艺术中心。
中山东一路2号,解放前是上海英商总会,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该楼属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仿效的是英法古典主义的风格,当时第一层的酒吧间,有一张长达110.7英尺(约33米)的酒吧台,被称为“远东最长酒吧”。改开后曾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东风饭店”,是上海的一张金字名片。当年我舅舅的婚礼就办在东风饭店,在弄堂里着实让人羡慕了好久。上海的第一家KFC就开在东风饭店。现为华尔道夫酒店。
中山东一路12号,这栋楼属于新希腊建筑,建于1923年,当年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一座建筑。建成时门口放了两只大铜狮,浇铸成形后即将铜模销毁了,现如今,这铜狮的身影还可以在港币中看到。
这座建筑的内部穹顶上的壁画美奂美仑,由8幅彩色马赛克镶拼而成。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家分号所在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和守护神,这8大分号是: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其中上海这座城市的守护神是——妈祖。穹顶中央绘有太阳神与丰收女神,壁画间有一圈美文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
这座建筑的第一位主人就是英商汇丰银行。解放后该建筑一度是上海市政府的驻地。50年代,苏联有一个代表团要来访问上海,当时有人认为穹顶壁画殖民色彩太浓,于是有个聪明人建议把他覆盖起来,结果阴差阳错让这文物躲过了浩劫年代。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浦东的改革开放,新成立的浦东发展银行接收了这座大厦,在重新装修的时候才使这一文物重见天日。今天,您要是路过外滩,在拍摄户外的美景时也可以进到银行去观赏一下这一世纪壁画的风采。
中山东一路13号,上海海关,建于1927年,它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优点,曾经是上海的代表建筑。上海海关的钟声也是外滩一绝,当悠扬的钟声响起,面对黄浦江对岸的高楼大厦,回眸浦西的万国建筑,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慨。
中山东一路19号和20号,和平饭店的南楼和北楼。南楼原名汇中饭店,1906年翻造。北楼原名华懋饭店,开业于1929年。两家酒店在当时都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豪华酒店,后来汇中因为种种原因,其经理麦博忍痛于1947年出让了产权,可惜在回国途中发生了海难,葬身海底。
主持北楼建造的人叫沙逊,是上海滩有名的犹太富商,该楼高77米,有“远东第一楼”之称。解放后改名和平饭店,营业至今。萧伯纳、卓别林、伊丽莎白女王、克林顿等都曾下榻过这两家饭店。和平饭店酒吧的老年爵士乐队更是沪上一绝。
上海外滩,当然不止这几栋建筑,余下的,就留给读者们去自行发掘吧。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