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古乔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寒露悄临,不是一场微雨寒风,我竟全然不知。
一个“寒”字,让我有一种即将入冬的错觉,明明还是十月,恍若仲夏的天气让人分不清季节更替。时而如夏,时而像秋。谁想不觉已是深秋。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寒意渐浓,故称“寒露”。
民间关于寒露的谚语很多,如“露水先白而后寒”,说的是白露节气之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这也恰好反映了此时气温不断下降,秋意浓郁,北方白云红叶,南方蝉噤荷残,各有各的景致。这时北方正播种小麦,南方正收割稻谷,农人各自忙碌。
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天空中飞翔的鸿雁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伏在海岸的蛤蜊颜色与雀鸟有几分相似,像是雀鸟变成的,山中菊花也尽情地开放着。
此时若去黄河以北,赏漫山红叶,最浪漫不过。“霜叶红于二月花”,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红叶是秋天的标签,是和春天的百花一样属于季节的盛装。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草木槁枯,寒风萧瑟,常让人感到情绪低落。宋代诗人黎廷瑞就曾作过一首寒露诗,其中“幽人起傍徨,叹息泪盈襟”两句是诗人身临寒露时节,内心悲凉的真实写照,他感叹历史兴衰、人生苦短。
寒露至,叶落无声枝独长;秋已深,晨露微凉沾衣裳。愿君多采撷笑容,此举最抚人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