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征文活动,442篇征文,我的江苏卷同题征文《学会认同,绽放自我》排名35(32亦可),与第一名53分差4分(不知道几位评委为何舍不得打高分,最高分只给了二类上的分数。没有拿到前10的简书优秀奖,有一点点遗憾,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实力只能如此。
简书大咖很多,有文笔超群的,有思想深邃的,有风格独特的……相比之下,我是属于保守的,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纯粹的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分数不出众也是意料之中。当然,如果自己再努力一点,或许也会有冲进前十的可能,但是与生俱来的惰性还是击败了那个可以上进的自己。
记得三年前去参加一个大市级的比赛,从接到通知开始,内心就特别抗拒,总觉得年龄已经成了劣势,结果是可以预料的。等到正式参赛的时候,笔试部分都还好,但是到了演讲环节,因为自己抽签数字靠后,一直等一直等,越发心烦,自己没能适时地排解情绪,导致上台的时候紧张得语无伦次……最后结果出来二等奖,我并没有为这个结果而难过。可是,当教研员告诉我我与一等奖相差甚少时,我才留意到我的名字是紧跟一等奖之后的,但是,就是那么细小的差距,就差了一个等级,彼时懊恼自己比赛的状态,但无济于事。我以为自己应该很淡,会波澜不惊,但那只是表象。
这次征文也是如此,成绩刚公布的时候,我点开成绩表的那一刻,竟好似一下子回到二十几年前的高中时代,很迫切又很胆怯。突突地跳腾——久违的感觉,那颗心紧张得几乎要跳出,跟自己说:四十几岁的人了,还在意这个?但事实是,真的很心慌。原来,一个人无论多大,都是在意是否被认同。我快速往后翻,直觉告诉自己,文章不会靠前。可是当我翻到200多还没有自己的文章时,越发慌乱了!不至于啊!我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但用心写的东西应该不会排在后面吧,于是快速往下翻,翻到最后也没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很镇定地从头开始,仔细地查看表格第一列的文章题目,很快,捕捉到了那个熟悉的标题,那一刻,皱缬的内心重又舒展,情不自禁嘴角上扬!
不禁想起前两天看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最残酷的就是她的排名,根据排名的先后顺序淘汰一部分小姐姐。分数是由500名大众评审出的结果,我不是专业人士,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做评判 ,我更无法得知分数的评判标准。只是每次现场呈现得分的时候倍觉残酷。我以为对于个体而言,尽力就行,不用非得排出位次的先后。记得四个团代表完成开场舞《无价姐姐》后,等候大众评审得分时,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那一刻都紧张无比。第一个是孟佳的得分“75”,这个分数一出来全场哑然,孟佳本人也倍感失望,四分之一的认可都没得到,可以体会到她内心的失落;而当最后一名张含韵得分出现“147”的时候,全场沸腾,团队的人更是高兴得忘乎所以。看着那一幕,眼眶润湿,客观地说,张含韵的实力应该是舞台上最弱的,但她却是最投入的,我完全被她勇于突破自我的胆识打动了,狂野奔放得让人无法想象她原本的娇弱柔软好似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瓷娃娃。终于,她凭借自己的毅力凭借团队的鼓励变不可能为可能,她的努力得到了大众的认同。我为孟佳感到遗憾,但我更为张含韵被认可感到欣慰。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认可,正如我在《学会认同,绽放自我》一文中写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平台让每个普通人有了更便捷的展示自我、分享美好的途径。在这些平台,我们会期待自己的分享能得到回应,我们渴望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被认同,在认同中走向深邃,在深邃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