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宫崎骏大师。现在,我更愿意称他为宫崎骏老人。
一个四秒的镜头要耗上一年,创作《幽灵公主》时患上神经性胃炎;吉卜力工作室上百人的管理,工作伙伴的相继离世。所有的压力都落在这位75岁老人的肩上,谁也不知道,哪次的压力会变成最后一根稻草,压垮这座高山。
所以他选择了停止。不再是动画大师,只是一名领着退休金过活的老人。
刚泡过咖啡,又张罗着喝茶。想要动笔,却没了体力。
三年,从日以继夜到无所事事;从门庭若市到无人问津。心中的那片舞台,让他热血也让他落寞。
当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带着最新科技敲开宫崎骏的大门,他放下了抗拒的心态。以为这是一个机会。尘封的册子又见了天日。
年轻的科技人沉醉在撬开大师之门的喜悦中,想象着大展拳脚,创作下一部旷世杰作。却在两种创作理念的冲撞后,哑然失笑。宫崎骏能为角色赋予生命,插上翅膀——是源自对生命的敬畏、对本真的坚守,是细心的观察和体悟。而科技是对数字的迷恋,是搜集是计算。我们感叹,好逼真啊,因为我们知道那不是真的,只是模仿和还原。
两种创作初衷的矛盾,几乎让整个工作陷入停滞。尽管宫崎骏亲自上阵,也无法避免这种尴尬。更让他恐惧的是,以拉塞尔为首的新一代动画人,不断用科技刷洗人们的眼球,用感官刺激代替了思考。传统的动画价值观在消逝,无人继承。每个人都在质疑,宫崎骏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放弃还是死亡?这是关于生命的命题。75岁的宫崎骏在痛苦中摸索。等待中的无所事事,艰难融合的狼狈,这都不是他的归属。还是慢慢画下去好了。至于有多少时间,多少体力,能否完成,无所谓了。放下包袱,孤独上路,也是一种选择。他又找回了初心,一名匠人与画笔的坚守。
他终究是那座高山的主人,随它平地起,随它繁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