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辗转大半个中国,一生跌宕起伏,这也造就了苏轼旷达的思想和性格特点。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的是英雄的豪情,融入了更多的爱国热情以及怀才不遇的伤感。可见,王国维的评价“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是很中肯的。
辛弃疾是文士中的侠士,马背上的词人。辛弃疾开一代豪放派的先风。辛弃疾的豪迈是长期的军旅生活和灼烧在他心头的那束复仇的火焰冲击而成的慷慨激昂。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还是“何处望神州”“生子当如孙仲谋”以及“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词里总是被驰骋疆场、浴血杀敌、激扬奋进、收复失地的一腔热血所充斥着。诗词中的豪气都源于他的人格。他的一生无论怎样的失意与痛苦,辛弃疾总能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用浪漫主义手法去描写战场情景,抒发自己一腔报国热情。他是一位真正有胸襟的人,也只有有如此胸襟的人才会写出意象开阔,豪放壮美的好词来。